□本报记者 武怡晗
从瑞安市滨江幼儿园党支部迁出组织关系,有10年党龄的“老党员”蔡若雪,申请转入双美学前联合党支部。结合支部覆盖5所民办园的特点,她创建起“融悦至美、融心至善”党建品牌,帮扶民办园发展。
“公”带“民”结对共建,瑞安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培训机构的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实现了“双覆盖”。“民办幼儿园有了联合党支部后,幼儿园的办学活力提升了,也更有方向感了。”一年来,5位民办园园长先后提交入党申请书。
校园里,高高飘扬的党旗,是信仰,也是方向,更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教育系统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突出思想引领,切实把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的制胜优势。
凝聚在党的周围,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浙江教育系统在党旗的指引下奋力前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面覆盖 从严治党 筑牢办学治校政治根基
今年4月,浙江省委教育工委成立,由省委副书记担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统筹指导全省学校党的建设工作,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实现了重大组织变革和系统重塑,建立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新格局。“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体系,推动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黄建发强调。
奋进号角吹响,全省积极推动各设区市成立党委教育工委,支持规模较大的县(市、区)设立党委教育工委,推进省属高校全面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构建学校党建工作新布局,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教育工委牵头抓总,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暑期,宁波诺丁汉大学抓紧开展新一轮党员干部培训。作为国内最早设立党委的中外合作大学,学校系统强化党组织架构。“学校党委以党建引领学校的办学方向,守住办学过程当中的底线。”校党委书记应雄说,不仅培养学生放眼世界,更引领他们心怀祖国,热爱党和人民。7月,金华成立市委教育工委,推进各县(市、区)设立党委教育工委,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其中包括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各类民办教育主体的党建工作。“要对校外培训机构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应建尽建’。”金华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楼伟民说。
抓牢党建责任制“牛鼻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推动“党建”指标纳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教育现代化县(市、区)督导评估、市县教育局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及普通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等系列考核中,党建工作真正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台上,高校党委书记争分夺秒,围绕“七张问题清单”,晒出他们开展党建工作中的“干货”。台下,来自省级党政相关部门的评委人手一张评测表,即时打分、评议。从2013年以来,高校党委书记述职评议会持续“开考”,这堂年度“必修课”让高校书记们形成共识——“要想党建述职讲得精彩,关键靠平时工作干得出彩!”
纵深推进从严治党,省教育厅擦亮巡察这把“利剑”,通过“巡察一家、规范一域、带动一片”,2020年以来,先后对2所高校二级学院开展提级巡察。省教育厅还针对社会反响强烈、损害教育形象和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集中整治,仅“进校园”活动,压减率就超过80%,保证了教师潜心从教,学生安心求学。
教育生态风清气正,师生干事创业才有精气神。从部署实施“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四大工程,到印发小微权力清单和办学行为负面清单,再到出台深化清廉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深化强党建、强自治、强监督、强治腐、强作风、强文化“六强行动”……5年来,158所学校被省纪委清廉浙江建设专班列为清廉建设示范标杆培育单位,15所学校作为清廉建设成绩突出单位被省委通报表扬,目前市县级示范校有2200余所。
“清廉学校建设从工作理念转变为工作实践,一批制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教育系统各级干部和广大师生的廉洁意识显著增强。”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宏芳说。以文化人,我省连续5年在全国文明校园、最美高校辅导员、最美大学生、辅导员年度人物、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奖项的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示范先行 以点带面 激发基层党建争先创优
白露时节,杭州市临安区山核桃“开杆”,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黄坚钦和种植户们一起忙碌起来。黄坚钦所在的森林培育学科党支部把“支部建在学科上”,推动党建与科研、服务、育人有机结合,在助力共同富裕中建强支部创样板。
聚焦解决党建与专业发展“两张皮”,基层党组织活力不足、动力不强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先后出台相关意见,推动高校党建“从头到腰到脚都强壮起来”。通过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深化“抓院促系、整校建强”工程,浙江已实现高校二级学院、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党建提质创优、整体提升。
“以前制订一个方案,校长忙得团团转,现在改为党组织集体决策,科学性提高了,校长可以轻装上阵干事业。”嘉善第二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陆军伟说。作为首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试点单位,改革推行以来,学校党组织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成为学校发展的“定盘星”。
“试点之初,我们就把关注点放在制度探索与创建上,要求试点单位着力理顺关系、选优配强书记、突出制度配套,结合实际探索建立有效的制度体系。”在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陈春雷看来,浙江基础教育之所以能始终走在全国前列、高位发展,得益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得益于中小学校党的建设这个“最强引领”。
强健党组织“骨骼脉络”,各级各类学校大力选配党建、业务“双强型”书记,选拔学术领军人才担任校长。推动高校教师党支部配备“双带头人”支部书记,二级学院(系)配备专职副书记、组织员,落实党务干部职级、职称“双线”晋升制度。
畅通党组织“血液循环”,高校建立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制度,形成堡垒指数管理体系,按照一定比例倒排后进基层党组织,通过健全落实校领导联系整转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整转工作。台州市教育局组建党建督查员队伍,对学校“满天星”党建强基工程全程指导、督查、考核。绍兴市教育局在“五星三名”党建示范交流中,对市直学校和6个区、县(市)的学校按学段均衡分组,避免同区域学校同质化、低水平创建。
师生在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覆盖到哪里。浙江工业大学探索教学科研党员、管理服务党员、学生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分类管理模式。依托学生社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施家园服务“孺子牛工程”,践行“一个学生党员就是一个成长成才的榜样”。义乌市构建教育共富党建联盟,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送教、送研、送训到结对乡镇学校。云和县第三中学打造“党员爱心妈妈”党建品牌,点对点帮扶,给予留守学生全方位的关爱。
以点带面,全面建强。在教育部开展的3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中,我省地方高校累计入围数位居全国第一。率先试点的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获中组部、教育部在全国推行。
思想引领 实干担当 组织优势助推事业发展
在义乌陈望道故居,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何恺昱发现,不少人走马观花,对陈望道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他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如果由我们年轻人来讲述背后的故事,他们会不会更愿意听?”从身边的红色故事讲起,从祖辈、父辈的奋斗讲起,何恺昱和同学一起组建“红途望道”宣讲团,从最初的六七人到现在的30余人,队伍越来越壮大。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后,浙江构建“百名书记校长+千名专家学者+万名青年师生”宣讲体系,用真理说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实打动人,让师生听得懂、记得住、能领会,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信心,步调一致地开启新征程。
10年来,浙江高校建立起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巡听旁听制度和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基层党组织“第一议题”制度。依托校级联合培训、网络培训等,高校干部、基层党务干部实现培训全覆盖。
在一次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党员师生经历思想淬炼、灵魂洗礼,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具体行动。各级党组织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相促,践行着“一个支部一个特色、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党建成为中小学推动教育工作的“红色引擎”。近年来,全省中小学抓党建意识、全面从严治党意识明显增强,“一校一品”的党建特色格局形成,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在特级教师、“春蚕奖”、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等省级评选中,党员教师占比均在70%~80%,成为推动浙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杭州市拱墅区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党的知识》教材,建设区级层面课程体系,让知党爱党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嘉兴市以党建带团建,推动“红船精神进校园”,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湖州市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全覆盖,党建工作的“触角”延伸至教育全系统、全领域。
立足“两个先行”,高校找准党建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落实省委省政府“壮大高校人才培养主阵地、青年科技人才生力军、人才队伍基本盘”等高校人才25条政策,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将引才育才当作第一责任,由“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
2021年以来,浙江高校各级党组织与地方、企业深入合作,建立校企地党建共同体,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围绕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组织科研工作者广泛调研、建言献策。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党委与河南兰考县、延津县等地的农业农村局党组建立党建联盟,将东海青蟹养在黄河滩上……不久前,我省确定浙江大学等12所高校和绍兴市作为“四个融合”行动试点单位,推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和内部党建工作体系深度融合。
从科研攻关的实验室到乡村振兴的试验田,从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到带领百姓共同致富……在全省校园,处处高高飘扬着鲜红的党旗,活跃着“我在窗口写青春”的先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