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随笔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2年4月29日 星期

启蒙第一课:平等对待与我们不同的人


□平湖市全塘中心小学 陈雪红

去年9月7日晚上,我收到一条短信:“老师,我家女儿说,班里有个同学总欺负她,上次打了她的头,今天又故意戳她。”

开学才一周,班里学生的名字还有很多对不上,但我知道这个“同学”是谁,是随读生小A。

课间,小A走路时重心不稳,拿着玩橡皮泥的小棒,一不小心戳到了女生的脸上。

事发后,我及时处理,小A还说了“对不起”。本来我以为事情应该到这里就结束了,没想到家长又提起了“打头”的事。

我想起小A平常走路的姿势,因为身有残疾,双脚使不上力气,走路摇晃,两手摆动,很容易碰到人。

有一次,小A起身上厕所,手掌拍在一个男生的桌子上,借以支撑。那男生是个不好惹的主,二话不说伸手一推,小A立马摔倒在地。

我赶紧跟女生家长沟通,说明小A的行为并非故意。家长听后,表示理解。

为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我叮嘱小A在教室里走动时注意安全。

一年级的第一个月,学生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相互之间不太熟悉,心理、生理还不太适应。一个无意的碰撞、一句无心的言语,都可以成为告状的理由。

小A走路姿势怪异,语言表达不清,不良印象已深深扎根在小伙伴的心里,这大概就是“首因效应”吧。

学生不自觉地将小A排除在集体之外,可小A偏偏要参与到大家的活动中去,仗着自己个子高、力气大,挤过去拿别人的东西玩,免不了出现一些肢体上的碰撞,学生和家长的怨言由此而生。

我想,只有大家相互体谅,减少矛盾,才能让小A融入班级。

悦读课上,我特地选了绘本《没有不方便》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懂得,对待特殊的同伴不能有歧视之心,要伸出友谊之手,让每个人的生活都没有不方便。

我在屏幕上播放了一组婴儿照片,小家伙虎头虎脑,可爱极了。我让学生猜是谁,他们都猜不着。

接着,照片上的孩子越长越大,我公布答案:“这就是小A,小时候得了病,走路有困难,在家里是爸爸妈妈帮助他;现在上学了,需要大家一起来帮助他,你们愿意吗?”

“愿意!”学生看上去不再排斥他了。下课时我特地观察,有的学生主动找小A一起玩,小A的表情明显快乐多了。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给予他们“归属与爱的需要”(马斯洛)。

为兑现帮助小A的承诺,中午吃饭时,学生都争着要帮他端餐盘。

于是,我制定了一个爱心接龙方案:按照学号轮,每周两人,一人端菜,一人盛汤,吃完帮忙收拾,每学期每人都能轮到一次。

看着小A被同学这样照顾着,我感到很欣慰,但又觉得缺少点什么。

由于小A经常用手臂支撑以防摔倒,久而久之,他的手臂力量非常大。于是,我装作拧不开瓶盖,让学生去叫小A来帮忙。

学生半信半疑,当看到小A轻而易举地打开瓶盖时,都有些难以置信。

经常闯祸,走路也走不好的小A,竟然比陈老师还厉害?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小A,像发现新大陆似的看着他,发出一阵欢呼。

我乘胜追击:“小A真能干,是一个大力士,大家以后有困难,都可以找他帮忙。”

小A嘿嘿地笑着,有些不好意思。

人的内心渴望被人赏识。一个小小的举动,让小A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了与同学之间的距离。

学校举行防震演习,考虑到小A行动不便,我让他留在教室。

我们班“撤退”到操场上时,美术教师搀扶着小A,一步一步走来。学生们看见,有些意外,都控制不住地叫着:“小A,小A,你来,到我这里来!”

小A也很开心,有些欢蹦乱跳。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总结他的教育经验时,十分强调集体活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我有些惭愧,作为小A的班主任,应该克服困难,尽量让小A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让他有被孤立的感觉。

因此,后来班里搞“蒜你赢”活动,我毫不犹豫地邀请小A一起去种蒜头。

其实,很多活小A都干不了,但他这里瞧瞧,那里看看,乐在其中。同组的小伙伴一边干活,一边和他交流。蒜头种在花盆里,他们每天都围着花盆观察,看有没有发芽,有没有长出嫩叶。

开学的第一个月,小A确实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工作负担,我跟在他身后,扶起摔倒的他,教育他和其他学生,马不停蹄。

但我深知,随班就读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望和其他学生一样,在操场上游戏,在阳光下奔跑,在校园里留下属于自己的足迹和笑声。

为保证实现教学评价数据的长期录入与对学生个案的跟进,教师需要充分地观察,用心地思考,真实记录随读生的成长过程。

浙江省网络IEP(个别化教育方案)平台的建设,是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实现了特殊学生的“一人一案”。

用一个个数据、一个个案例去分析指导个性化教学,进而提升随读生的个别化教育效果,助力每个随读生健康成长。

我依靠平台规范化的评估,把提高随读生小A的社会能力作为首要任务,一步步调整教学目标,通过悦读、相处、活动等有效干预,使他改善同伴关系、提高交往能力,尽快融入班集体,快乐地学习、生活。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