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4月1日 星期

小学生英语语音水平提升的策略探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变高,英语教师需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磐安县安文小学 胡培芳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了著名的第二语言习得的五个假设,为英语语音能力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指导。第二语言的习得需要学习者多使用该语言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学习者引起注意,自我检测,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因此,要想发展语音能力,大量的语音输出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听—仿—演—评”语音训练策略符合语音理论,“听”“仿”“演”是三种各自独立的学习策略,而“评”则是一种助推。有“演”就有“评”,让学生通过师生评价、生生互评等途径,对自己的语音水平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调整下一步学习目标和方法,促进语音训练良性循环。

课堂渗透,指向常规课堂的常态语音训练

“听”——原声录音为先,增加标注环节。新语言做到以听为先,用标准的原声代替教师发音,让学生走好语音学习的第一步。在对话和阅读板块教学中,教师在设计听录音模仿朗读环节前,加入独立的听录音标注环节,教给学生准确的朗读技巧。各年级学生“听”的重点应有所不同,体现层次性。三年级重点为升降调、重音,四年级为升降调、重音、停顿,五年级为升降调、重音、弱读、停顿、连读、爆破。在体现层次性的基础上,“听”还要具有可操作性。

“仿”——单词模仿为先,紧跟语段模仿。在指导学生用心听的基础之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模仿,教给学生一些技巧。首先,模仿单词的发音。英语单词中不同音节有轻重之分,汉语除了儿化音外,都是一个字一个音、一个字一个调。学生习惯于将英语单词的每个音节都清清楚楚地说出来,轻重、音调都一样,如辅音结尾的单词,学生把结尾的辅音读得很响,少了英语的节奏美。教师在教学中要强调英语的发音特点,使学生准确发音。其次,要模仿单词的音调。汉语和英语是完全不同的语音体系,汉字的发音有固定的声调,而英语单词则没有,根据不同用法读升调或降调。英语中的升调和降调也不同于汉语中的阳平和去声,很多人读起英语单词有明显的中国味,主要是没有把握好英语语调上的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录音,读出合适的语调。

英语语段中涉及更多的语音技巧,发音、语速、语调、轻重、连读、爆破、停顿等,模仿对话、歌谣、诗歌、歌曲都是效果很好的语音练习方式。小学教材中的对话内容简单,录音富有感情,适合学生模仿。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静听,然后对句子做一些标注,再进行逐句模仿。

“演”——朗读方式为主,结合表演形式。在单词课中,采取个人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将单词读准,语调以升、降调为主。对话和阅读课,在读的基础上增加表演环节,主要以小组展示为主,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提高活动的效率。

活动强化,基于活动载体的专项语音训练

关于课内指导性的“听”和“仿”,教师应选好训练材料,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听录音,并用相应符号标出重音、停顿、语调等,指导学生初步仿读。

而关于课内评价性的“演”和“评”的形式有多样,如“演”有朗读、背诵、配动作表演等。“演”是学生训练成果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训练水平的检验。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励学生更好地开展语音训练,促进他们语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通过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在“演”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能培养他们对语音的敏感性,促进语音水平的提高。

拓展课训练,提升学生的语音水平

“双减”下,学校开设了丰富的拓展课。四年级的英语模仿秀和六年级的英语剧表演,参与者为四、六年级的优秀生。针对他们的语音训练内容以故事为主,采用泛听和精听相结合,进行较大容量的输入。在语音语调及表现力的要求上也更高,尽量达到90%相似度以上。

注重拓展课指导性的“听”和“仿”。教师先选好训练材料,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听录音,并用相应符号标出重音、停顿、语调等,再指导学生初步仿读。

注重课外操练性的“听”和“仿”。模仿朗读,课堂上点到为止,主要的模仿在课外。教师根据实际,设定“会读”“会背”或“会演”的要求,学生则根据自身的水平,进行模仿。

注重课外评价性的“演”和“评”。通过课堂上引导如何“演”,再通过课后的拍视频、录声音等方式进行“演”,放在群里供学生观看、欣赏,然后一起留言参与“评”。这样的“演”和“评”,不仅能让学生的语音得到提升,也能让家长参与进来。

学习语言必须打通语音关。在语言习得中,语音是第一位的,语法和词汇的重要性位列其后。因此,小学能否帮助学生过好语音关,直接决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程度。教师在平时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音水平,更多地关注语音,用地道优美的语音、语调来影响感染学生。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针对自己的不足,尽快加以完善,将实践转化为理性的思考,丰富研究的内涵。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