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3月11日 星期

湖州试行数字平台“安心接”
“一键”解决课后托管家长接送难题

编者按:2021年2月,浙江全面启动数字化改革。6月,省教育厅公布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第一批创新试点项目。11月,“教育魔方”上线。一年多来,这场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性“大变革”,悄然改变着浙江人的“小日子”。从本期开始,本报推出《小场景撬动大变革》栏目,展示数字化改革给师生、家长带来的改变,在一个个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场景里,共享一份获得感。

□本报记者 江 晨

3月4日下午4:43,湖州市吴兴区爱山小学教育集团常溪小学二年级4班学生沈彧宸还没离校。晚托结束后,他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学校一楼的一间教室,轻车熟路地路过闸机、刷脸打卡,然后找到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这间教室被学校单独用作候接室,在义务学段课后托管服务开始后,这里变成了许多未能及时被父母接走的学生们的临时落脚点。此刻,他想在这段等候接送的时间里,看完一本有趣的课外书。

在沈彧宸的正对面,是一张“候接室数据大屏”。刚刚刷脸打卡后,他的头像就显示在了右侧“候接室学生列表”一栏,头像下方还有班级和打卡时间。从打卡时间来看,他并不是第一个到候接室的。最早的打卡时间是4:20,打卡人是负责当天候接室值班的张老师和陆老师。开机、调试设备、关注钉钉上的消息、告知学生家长接送信息,自2月21日学校正式启用“安心接”后,他们已经熟悉了整套工作流程。

“一年级4班的董梓馨小朋友,你的家长已经在校门口等你咯。”看到钉钉上家长发来的信息后,张老师提示学生可以离校了。董梓馨收好书包,再次刷脸打卡,在陆老师的照护下走出候接室。数据大屏上立刻显示出她的头像,和打卡进班不同,离开的学生头像位于左侧一栏。

常溪小学应用的“安心接”全称为“湖州市义务段课后托管安心接服务管理平台”,该校也是市域应用平台的首个试点学校。今年春季开学后,学校通过下发“告家长书”的方式,对有延时接送需求的学生统一录入了人脸信息。家长只要通过钉钉里的“湖教钉”平台,点开“安心接”,填写申请表,学校就会自动生成接送名单。家长在学校500米范围内发送信息,值班教师就会收到并告知学生,从而实现“家长申请—学校生成名单—家长到校提示—学生刷脸离开—家长接走孩子”的安全闭环。

“我们设置500米范围,是为了避免有些家长距离学校较远时就发送信息,减少学生因在外等候而出现的安全隐患。”常溪小学副校长金静告诉记者,曾经因天气、家长工作繁忙等原因产生的晚接问题,现在只要家校双方通过平台沟通就能得到解决。孩子们还能够利用等待的时间写写作业、看看书,家长们可以从平台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接送既安全又安心。

搭建数字平台让家长放心接娃,这样的举措源于湖州市教育局此前组织的相关调查。“双减”政策实施后,义务教育段全面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学生在校时间延长,放学交通拥堵、家长接送时间变化等问题引起了关注。“我们从去年10月开始,根据数字化改革思路,探索家长安全接娃、学校服务管理解绑和校园周边治理的智慧方案。”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黄桂众介绍,此前,局层面针对市域内中小学课后托管后的接送情况进行过摸底排查,并对不同教育主体的需求进行了了解分析。“我们要从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既要让家长安心,也要帮助教师减负。”

循着这一思路,常溪小学安排了5名候接室值班教师,他们皆为学校中层以上的校务人员,按照每周2次的频率值班。这样一来,任课教师就被解放出来,压力得到缓解。学校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此外,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学校也设置了对讲机和可视电话,只要与值班教师及时沟通,老人就能精准接娃。在校门外,上下学期间还能见到警察守护、警车停靠和警灯亮闪。“依托‘安心接’,我们还能与交警、公安、交通、城管等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及时公布校园路段拥堵等信息,从而优化校园周边交通治堵方案,真正做到上下学期间护校安园。”常溪小学校长钱国兵告诉记者。

下午5:15,沈彧宸的母亲虞女士已在校门口等候。“刷脸是实时拍摄的,所以今天孩子穿了什么衣服出的门打的卡,我们都很清楚,安全系数很高。”虞女士说,此前孩子都是在校门口或者接待室里等候,如今有固定的候接室,家长们都很放心。“现在我们临时有事,或者遇到车子抛锚等突发情况,也不用担心孩子接送问题,只要在手机上操作一下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其他家长在一旁笑着说道。

而这只是湖州市探索智慧接送迈出的第一步。“除了常溪小学这一正在运行的试点校外,这周市域内的仁皇山小学和湖师附小余家漾校区也会接入‘安心接’平台。平台还将由点及面一步步扩大到全市学校。”黄桂众说,下一步,区域还将不断升级平台应用,采集家长的人脸数据,自动关联学生,实现刷脸接送。此外,该市还考虑引入更多部门加入协同机制,将接送闭环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变得可控,进一步提升保障力度。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