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2年2月25日 星期

问题导向,师幼共建微课程


●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能体现整合式的学习,同时它小而灵活,更加贴近幼儿真实生活。

□衢州市柯城区玉龙幼儿园 陈国斐

微课程是一种开放性的课程模式,它基于幼儿视角,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能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微课程现已广泛地被幼儿园应用于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幼儿视角,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学会跟随幼儿脚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活动提供各种资源;应以问题导向,深入探索和发现问题本质,提升幼儿主动思考能力,实现幼儿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中班幼儿好奇心强也好问,教师应针对幼儿的共性问题,进行价值判断,思考此共性问题是否具有生长点,是否具有发展价值和教育价值。中班是开展动植物探究的良好时机,应顺应幼儿亲近自然世界的本能,从而促进幼儿创造力、学习力提升,实现课程最大价值化。

微课程的开发兴趣点来自幼儿的共鸣。雨过天晴的午后,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走走,下过雨的草坪湿湿的。“老师,你看!”顺着幼儿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树干上粘着一个小东西,幼儿围上去一看,“是蜗牛”“可以爬这么高”。幼儿对蜗牛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基于此,中班“小蜗的美妙旅行”微课程形成。

微课程的内容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是幼儿对同一事物或现象的探究,但不同幼儿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兴趣点、不同的问题。帮助他们在微课程中寻找生长点,实现自我成长,需要教师用不同方式支持幼儿不同的需要和发展。

一、小团队式合作探究分类问题

对同一问题感兴趣的幼儿自主组成小团队,共享经验、资源,一起探究、表达。小团队式探究给幼儿的学习提供较为自主宽松的环境氛围,他们可以自主决定学习的途径、方法,有了更多表达和表现的机会。

合作中,幼儿自发形成了“蜗牛爬树”“蜗牛吃什么”“蜗牛生活的地方”等6个小团队,一起探究解决了蜗牛住、吃、行的问题。幼儿通过讨论、调查、收集,总结蜗牛的生活习性。通过实践与分享,他们的研究更专业,学习更为多元。

搭建充分的共享平台。利用“分享时刻”和“分享屋”的“讲”与“展”的方式,尊重幼儿所思所想所获。共享平台的搭建既实现了知识经验的共享,又激发幼儿“我也要试一试”的想法,链接兴趣,拓宽学习面。同时“讲”与“展”共享也是幼儿的一种自我评价,是对于小团队项目实践的一种肯定。

二、全收获式行动体验突破过程性问题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决定了有些问题需要他们通过生活经历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

幼儿对于蜗牛的大便到底有几种颜色,有各种各样的猜测,通过探究统计出大致有5种,并分析颜色和他们所吃的食物有关,食用不同颜色的食物会拉出相应颜色的便便,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三、集体式专业引领解决共性问题

相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较难理解的问题,或是他们在探索中遇到的瓶颈问题,或是存在疑惑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基于幼儿当下的发现和经验,体现其专业性,有针对性地进行集体活动设计,为其答疑解惑,推动活动顺利前行。

四、自助式珍视幼儿的个体疑问

在课程推进中,必然会存在一些个别的问题,尊重幼儿的发现和问题,利用家庭资源和个别化活动,引发他们围绕自己的问题,以自我的学习路径展开探究,自主解决问题。

“为什么我吃的蜗牛那么大,这些蜗牛那么小?”这一问题是幼儿闹闹在有吃法国蜗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他幼儿没有相关的经验,也没有表现出兴趣,是个性问题,所以应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是以联系家长,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调查收集相关的资料。同时,可以在幼儿园的个别化活动中,提供不同蜗牛种类的介绍书,引导他们自主发现蜗牛的种类和特点。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