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2年1月21日 星期

好成果 更需好报告


□沈启正

好的立意与实践探索是优秀教学成果这座大厦最坚实的基石与最优质的建材,但大厦蓝图的描绘、框架的搭建、风格的呈现仍决定着大厦的品位与档次,而这些恰恰是提炼成果报告时需要通盘考虑的,好的报告文字就体现了教学成果的品位与档次。

成果报告有基本固定的格式,一般分为四个部分: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效果与反思。因此,撰写成果报告时要在这个框架下体现成果的特色和亮点。

成果名称要简明、准确,能直观地反映成果的属性和内涵,避免包装过度或标语口号式的名称,但同时也要体现成果的立意。以我们的成果名称“优化教育生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浙江实践”为例,“优化教育生态”是目标立意,是成果的着眼点;“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主要内容,是成果的着力点;“浙江实践”是边际界定,表明立足于浙江,注重于实践。

“问题的提出”需阐明针对什么问题,以及为什么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要特别注意提出的问题需在后面成果呈现流程里有交代,要有措施、成效。例如在成果报告中,我们提出了四个问题:目前教育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有“教育政绩观不正、教育质量观偏颇、过度采用横向比较和过度依赖纸笔考试”等,而与这些问题相对应的跟进措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中就予以了回应:一、端正教育质量观,把握各层面教育质量的实质,构建生态取向的综合评价体系;二、推动基层教育质量评价从“评定比较为主”转向“诊断改进为主”;三、以综合评价理念为指导,突破技术难点,切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

“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需说明是怎样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要让读者看出实践路径与路径背后的逻辑。

“成果的主要内容”需说明经过实践检验后的解决方案(主要观点、措施、方法、模式、模型等),这部分内容是报告的主体,如果说“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更多在叙述蓝图的描绘过程,那么“成果的主要内容”则是介绍实现蓝图的建设方案,包括设计理念、理论依据、建造工艺、施工方法,等等。例如在本成果中,主要围绕“形成结构合理、过程科学、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这一主线撰写的:一、提出教育生态视角的教育质量观,建立“三维质量,分层承责”的基本模型(理论发展);二、构建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克服区域教育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区域层面);三、推动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的转型,促进教育教学过程尊重规律(学校层面);四、深度探索学生综合评价,回归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层面)。从中可见,这四点是以评价理论发展为突破、以三维质量模型提出为创新、以各主体攻坚克难的实践为递进,各点之间模型自洽、彼此支撑、关系协调。

“效果与反思”相当于大厦建造及装修后呈现的效果和产生的影响,要说明成果取得怎样的实践效果,还有哪些不足,以及需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等。撰写这部分内容时,既要充分挖掘成效的闪光点,又要避免言过其实,更关键的是要与成果的主要内容相互印证,形成互补。例如在我们的成果报告中,用实证说明“三维质量评价”的导向在优化教育生态中已开始显现;有浙江辨识度的一些综合评价改革成果备受关注并在全国推广;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视角丰富,涉及教育质量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质量监测、命题技术、项目化学习及表现性评价……

当然,反思也必不可少,任何成果都有适用的边界,会产生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就我们的成果而言,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龙头之战”,但教育质量观的扭转仍将是一个艰难过程,我们需要在新时代的潮流中进一步完善“三维质量评价”,构建以结构型质量为关键指标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以过程型质量为核心的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模式,推进学生素养发展的综合评价。

提炼并写好成果报告确实是个艰难的过程,需要反复斟酌与推敲,推倒重来、数易其稿是常态。由于受8000字的限制,即使过了谋篇布局和逻辑顺畅这两关,删减内容与字数也会让撰写者十分困扰。但即便如此,最重要的一句话:教育成果首先是做出来的,在实践中解决真问题才是优秀成果的关键,也是撰写好报告的前提。

作者:沈启正,《优化教育生态: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浙江实践》(张丰领衔)报告执笔人,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教研员,省高中物理特级教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