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 恒 通讯员 张 凉
一次课程作业,不仅在设计大赛中拿下一等奖,而且有望落地施工。这让宁波财经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018级学生余佳颖感到无比欣喜。去年冬天,余佳颖、龙钰颖等学生为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茂新村做的设计方案《节气村居》在区“美丽庭院”创意设计大赛中拿了一等奖。这个方案同时也是她们的景观设计课作业。“相比之前的设计,这一次不再是纸上谈兵,有了实地走访,更贴近实际需求。”余佳颖表示。
在宁财院艺设学院,象牙塔和业界的隔膜不断被消解,这样的作业“出圈”正在成为常态。艺设学院副院长梁伟告诉记者,学院从服务乡村振兴等角度切入,改革育人模式,探索课程思政路径,鼓励学生发挥专业所学,为推进未来乡村创意设计、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智慧和力量——
从知到行,贯穿育人全程
年逾古稀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公博走上台前,在大开大阖、精雕细琢中,逐渐让一块原木显现出木雕作品的清晰轮廓。两侧围观的大学生们看得聚精会神……去年年初,艺设学院启动了“‘启美·创智’大师讲堂”,和企业合作,把一批艺术大师请进校园。梁伟说:“当学生亲眼看到一件木雕作品的成形过程,就能对劳动创造、文化自信有更多的感悟,对工匠精神有更多超越于书本的理解。”
在学院思政育人一体化培养模式中,大师讲座是重要的一部分。除了不定期的专题讲座、沙龙和现场技艺展示,相关活动也渗入到学生的日常课程体系中。“以高公博为例,他会参与到模型制作相关的教学中。在实践周期间,学生有4天左右时间,有机会在校内的工作室或校外基地跟在高公博等大师后面学习。”梁伟介绍。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思政课教师姜帆和她的同事则在培养模式的理论讲授部分充当重要角色。思政课教师会和艺术类专业课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增强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姜帆认为:“大家互相启发,确保教学设计中既有艺术方面的考虑,又能达到育人目标。”学生去四明山浙东革命根据地写生时,姜帆也会一起过去,现场带着学生回顾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让学生对背后的人物及故事有深入了解。“我会告诉他们,脚下的这条街区曾经发生过什么,让大家有代入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真正触动内心,让艺术创造有生命力,作品有感染力。”
在艺术类专业课程中,实践性的占到了50%~60%,学院也因此将思政育人拓展到创作互动、实战项目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会引导学生了解发展乡村文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乡村服务,感受乡村的美。”副教授张宁在景观设计课中,就会引入宁波当地的红色文化景观、乡村文化礼堂、党员之家等案例。
去年暑期,环境设计专业2020级学生徐凯阳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社会实践。他与学院的10多名师生一起去了奉化区桐蕉司村和余姚市雅庄村,参加“乡村改造”项目。其间,大家跟村民们同吃同住,就地取材,设计加装了道路围栏,完成了趣味墙绘,让村庄焕然一新。“我们用自身所学和劳动实践让原本简陋破败的村庄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劳动让原本就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最终又回归和服务于生活。”回到学校后,徐凯阳这样分享他的收获。学院团委书记倪晨晨表示,学院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面都重视结合学生的专业背景,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职业理想和责任感。
作业即作品,乡间来了设计师
“一起去装扮一座村落里的公园!”这是教师裴秀颖留给艺术设计专业大一学生的一次思维训练课作业。裴秀颖希望,这样能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的环境和人,通过深度参与体会乡村振兴。
学生们从一开始只有空泛的概念,到实地走访、与村民交流,再到搭建场地、正式布展,前后历时一个多月。“这是一个不断互动、修正的过程。我会提醒学生,做好成本计算,并把作品的互动性、展览时的天气等因素也考虑进去。”裴秀颖说。学生们的表现没有让她失望。在杭州湾新区庵东镇宏兴村公园,学生们用会发光的小木墩、羽毛做的向日葵等布置了一场惊艳的展出,引得不少人前来拍照打卡,附近村民流连忘返。
这次作业要拿到高分并不容易,作品既要切中“艺术扮靓乡村”的主题,还要将造价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学生们也被要求在展出期间和现场观众交流,调查访问、获取反馈。在裴秀颖的构成设计课上,由于疫情,她将期末大作业的展览放在了校内的小树林,学生需要在设计里融入自然元素,从大自然中寻找设计的原材料。裴秀颖认为,虽然不能走出校园,但经过了项目落地的考验,他们之后再去服务乡村,会更有专业上的感知力。
余佳颖的作业更是经历了数月的打磨。她和同学们去茂新村实地考察了3次,先是听了村支部书记林忆聂的介绍讲解,又参观了村里的家风馆、“御史第”,了解当地文化特色。此外,她们还在实地测量时深入了解了村民的心声。“我听居民说,他们希望能在自家门口种点什么,所以我在设计的时候也把这一点考虑进去了。”最后,余佳颖把作品的主题定为“二十四节气”。“原来的景观设计课作业往往是设计城市大公园、大广场等,而现在来设计乡村庭院,其实更加聚焦。”在张宁看来,公园、广场等设计方案往往落地困难。相比之下,乡村小微景观的落地难度低了不少,对课程教学是好事。“学生们看到自己的设计得到应用、获得社会的认可,也更有信心了。”梁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