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12月13日 星期

数量减下来,质量提上去,激发内驱力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作业管理“三重奏”

□本报记者 汪 恒 通讯员 程春晓

12月8日下午4:10,东阳市外国语小学的教学楼里上课铃声响起,高年级各班里不见教师的踪影,低年级各班教师则成为“无声管理”者,只有学生在安静自习。教室的黑板上写着“今日事,今日毕”“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等字样……这是学校本学期新推出的“半小时自主管理课”。校方正尝试通过把一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管理,来逐步形成他们的作业管理能力。

“半小时自主管理课”是东阳外小在“双减”背景下,创新作业管理机制的众多举措之一。“学校要做有思想的减法,减课堂上无效的讲,减课后低效的练,减大量负效的读,减盲目内卷的补。”校长卢雁红认为。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作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们通过严控作业总量,提升作业品质,以及提高学生自主作业能力,三管齐下,构建高效的学习新生态。”副校长王宇燕告诉记者。3个多月下来,教师下水作业制、定期访谈家长制、备课必备作业本、“长”作业探索、自主作业交流会等新机制成效初显,作业管理有了生动的“三重奏”——

“做多少”定量精准,

校内校外沟通到位

布置一份作业之前,数学教师王玲玲自己会先做上两三遍。“出完题目后,先在备课群里一起讨论并适当修改。确定下来后,自己再打印出来做一遍。”这样的教师“下水作业”在学校已成为常态。为合理推算学生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王玲玲会请班级里一名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一起完成并计时。通过比较自己的完成时间和学生的完成时间,算出做题时间比。“通常来说,我10分钟完成的题,中等学生大概需要20分钟,这个比值就是1∶2,布置类似的作业时对作业量心中就有数了。”王玲玲解释。

“在学生的作业纸左上方,我们会标注参考完成时间,同时也会要求学生填写实际完成时间。”王玲玲说。若发现学生的完成时间过长,她就会去联系了解,看看问题出在哪儿。

各科的作业完成时间精准化之后,如何保证学生的作业任务总量不超标?这时,吴阳娟这样的班主任就会扮演起作业统筹的角色。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前,她会从各课任教师那里拿到写有科目作业内容和大致完成时间的作业量登记表。综合核对后,如果发现某一门课作业的用时过多,便立刻会和相关课任教师沟通。“超出的情况很少发生,教师之间的默契度越来越高。偶尔碰到时,我就会成为‘把关人’,确保每天的作业时长不超过1小时。”吴阳娟介绍。

要清楚了解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的声音也少不了。考虑到疫情防控,校方目前实施了电话访谈制。各年级的分管领导每周至少会对3位学生家长进行电话访谈。“以往都是班主任跟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可能还会有所保留,现在我们出面,掌握到了很多一手资料,了解到的情况更加真实。”参与过电话访谈的王宇燕表示。每个月教导处还会通过随机抽样,向家长们发放关于课业负担的问卷,以便及时获取反馈。“曾有家长反映,学生到家后没有作业,晚上时间不知怎么安排,我们就新设计了很多晚间的情境活动,比如低年级学生可以认识钟表,在街上散步的同时进行认字。”教导处副主任王真真告诉记者。

“做什么”精益求精,

作业形式丰富多彩

每次参加集体备课,吴阳娟一定会带上课堂作业本。现在,学校的备课环节不仅研究如何讲好教材,也会一起研究讨论作业本。“题目我都会自己先做一遍。备课时大家再交流下答案。特别是我教的语文,主观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需要听听其他同事的答案。”在吴阳娟看来,“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东阳外小,下课铃前10分钟还会响起一声特殊的“叮咚”声,那是提醒教师们课堂作业环节到了。对此,吴阳娟胸有成竹:“课堂作业本上有的问题预习时就解决了,还有的上课期间穿插完成了,这10分钟主要拿来练习课外阅读题。碰上时间不够的情况,就会在课堂上共同处理重难点的部分,剩下的学生可以用课后碎片时间做完。”

为了让作业布置更加科学,仅开学后的两个月,学校就连续推出了6期关于作业设计的论坛。吴阳娟一路听下来,发现作业设计的空间比自己想的还要大:“比如语文生词记忆,传统做法是让学生每个生词都抄上3遍。但是碰到生词特别多的新课,就会比较花时间。其实也可以先让学生花5分钟自行记忆,再组织听写,最后让学生把写错的词再抄两遍,也能达到目的,而且大大缩短了低效的作业时间。”这学期,学校还新成立了一个作业研究课题组。作为数学组作业研究执笔人,郭春春不仅会核查现有题库中是否有不适合的题目,还会原创一题一课、模块题组等新型练习题,帮助学生在做题时提升结构化思维能力。

最近,四(1)班学生李晴茵和家人共同进行了一次家庭哲思会。在李晴茵的主持下,全家人先是看了关于5岁脑瘫患者豆豆的一段视频,继而展开了关于如何看待生活中各类困难的讨论。最后,李晴茵记录下讨论过程,并认真地写上自己的感想:“生命太宝贵,不能任凭命运支配。”这样的家庭哲思会实际上也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生活实践型作业。“不仅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能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思维的发展。”王宇燕说。这学期,家庭哲思会系列还讨论过“教师节送花你怎么看”“帮家里做家务要不要工资”等有意思的话题。此外,学校还会给学生布置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的项目研究型作业。“三年级学生做过一个设计空气炮的作业,这是一个持续两周的‘长’作业。其间,科学老师会负责讲清科学原理,数学老师会教怎么运用比例知识来选择合适大小的洞口,美术老师讲外观设计,语文老师讲观察与写作。”教导处副主任何珊珊说。

“自主做”授人以渔,

注重引导循序渐进

“半小时自主管理课”看起来教师不进班,但东阳外小的教师们把工作默默安排在了课堂之外。“开学之初,我们就进行过一些活动做铺垫。比如设置情境讨论,告诉学生:学校给了大家一段可以自主管理的时间,你会怎么来安排,以及怎么使用这段时间才是合理的。最后,教师们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整理制定了《自主管理公约》。”王真真说。除了“入室即静,入座即学,入学即专”等,公约还明确告诉每一名学生:“我的时间我做主,我的任务我安排。”

“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作业完成得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与其尽量让大家步调一致,不如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逐步形成自我作业管理的能力。”王宇燕解释,“这个时间段,中高年级教师不进班,低年级教师虽然在班,但也只是自己做好行为示范,偶尔和学生目光交流,维护秩序。”同时,教师们课前会在黑板上布置每日学习任务,为学生安排时间提供参考。“一开始任务会细化一些,等大家习惯后,细化程度会逐周递减,引导他们自我规划。”王宇燕说。

“几个月下来,能明显看到学生们的进步。”吴阳娟告诉记者。一开始班上有个别学生坚持不到半小时,她就会让同桌和值日班长一起督促。教师本人也会在事后进行反馈,如果发现学生有进步的地方,及时给予肯定。“这堂课的表现,还和学校的‘雏鹰争章’结合在一起。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吴阳娟说。接下来,校方还打算继续“放手”,让低年级教师也不进班,只在教学楼里安排教师巡视,最终达到“没有教师,我也知道今天怎么安排我的学习内容”的效果。

学校还趁热打铁,举办了校级和班级层面的自主作业交流会等活动。让那些书写最清楚、正确率最高、进步最大的作业本“亮亮相”,也让学生站到台前分享好的经验或故事,促进大家共同进步。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