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一份培养教师的职责感,凭着一腔对教师教育的热爱,2008年,台州市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踏上了新教师学科培训“传帮带”之旅,让黄岩区的教师教育呈现出一派“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的胜景。
无心扦插柳成荫
在一次全区性的教学常规检查中,区教师进修学校发现,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西部山区小学的一位新教师上课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班级秩序混乱;城郊完小的一位新教师,虽然任教班级学生只有10多人,但平时疏于管理,批改作业不及时,辅导不落实,家常课竟不写教案……然而,新教师刚踏上三尺讲台,备课、改作、辅导等常规工作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负责培养全区新教师的主体部门,区教师进修学校决定从源头上开始治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问题。
当时,正值黄岩区启动“名师传帮带”工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一位学科指导教师结对帮扶两名镇中心小学的语文新教师,同时还额外帮带在教学检查中存在问题的完小新教师。由于刚从一线调入,这位指导教师不知道该如何切入这项工程,唯一能“传”给徒弟的就是历年的备课本。备课本上细致入微的教学预设、精彩生成的教学片段、科学合理的目标评价,对帮扶对象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能每天坚持写‘教后收获’,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师徒都牢牢记住了教学检查组组长的这句话。于是,3位新教师就和师傅一起在备课本上创造教育财富——精心设计教案,及时草写“教学一得”,不时追问教学疑难。见徒弟这般投入,师傅就更有信心了——定期检查备课本,并作适时、适路、适度的点拨;不定时亲临教学现场,有时甚至师徒共上一堂课。课后,那些聊不完的教学话题,总让他们带着思考进入梦乡。
同办公室的年轻教师见他们饶有趣味地描绘课堂精彩片段,也陆续加入其中。在彼此的鼓励与影响下,大家不仅练就了一支勤奋的笔,还把课间10分钟当成共同解决教学问题、畅说课堂故事的黄金时间。继而,又有10多位年轻教师自愿加入“结对平台”,大家叽叽喳喳地讲述课堂小故事,零零碎碎地交流教学新思路,时间一长,竟发现熟视无睹的事物中隐藏着真知,普通平凡的现象中包含着深意。
区新教师学科培训也在此时应运而生。区教师进修学校自此改变了以往只请几位专家来作专题讲授的“新教师通识集中培训”模式,而是试着采用公共课集中培训与分学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增设了学科理论专题引领、组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课堂教学常规调研指导、开展新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四大模块,为黄岩区新教师培训创新模式、增效提质。
春雨润泥更护花
为了充分发挥学科指导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专题培训中,区教师进修学校采用了“双实践导师制”,即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两名实践导师。导师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新教师所在学校各选派一名,对新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改作与辅导等五大常规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第一学期,师训处组织学科指导教师对每位教龄在一年内的新教师进行至少一次的课堂教学现场“面对面”指导,同时还指导教龄在两年内的新教师的教学规范和任务落实工作;第二学期,除了对每位教龄在两年内的新教师听取一次调研课之外,还要对部分教学能力较弱的新教师有重点地进行跟踪调研。
“十三五”初期,西部山区学校一位小学语文新教师未能落实教学进度与常规管理,学生家长强烈要求学校换教师。新教师任职学校的校长向区教师进修学校寻求对策。师训处立刻组织4位导师专程赴此学校进行为期3天的课堂观察与诊断,发现该教师课堂教学节奏过慢,关注学生过少,高耗低效的现象比较严重。基于这些问题,调研组提出了改进办法: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关注课堂生成是关键,落实知识要点是保障。调研组蹲点期间,还对该教师进行了“五环”训练:观察课堂教学—诊断问题现象—提出处方建议—提供借鉴课例—反思再教设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持续的跟踪调研激活了这位新教师的工作动力,让他开始努力践行“瞄准目标,处处有的放矢,环环扣准责任,步步扎扎实实”的教学新举措,同时生成了质量奋斗新目标:让学校安心,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
2020年战“疫”时期,黄岩区各中小学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空中课堂”。初期,新教师的教学问题频频出现:主播教师全盘授予,几乎在唱“独角戏”,学生接受式学习;课堂上插播教师的“搬运”资源;师生互动基本丢失……面对这些问题现象,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各学科指导教师积极行动起来,连线教龄在两年内新教师的“空中课堂”,听取课堂教学调研课150多节。通过观察课堂上新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对新教师的教学作“一对一”的把脉、诊断,并以线上调研课为范例,帮、带新教师,将教学任务负责到底。
帮带初见成效。茅畲小学的一位新教师主动提出申请,要求导师一个月内对她进行线上听课辅导5场次,“我感到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也更有信心给学生们上好课”。与此同时,指导教师还引导新教师每天记下工作随想,及时撰述疫情期间的教育小故事,在线上调研课后完成一份“经验反思”,以此驱动新教师在任务中练笔,在提炼中成长。
红杏枝头春意闹
持续的力量往往能将平凡变为非凡。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往往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新教师培养也不例外。
以新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为例,它的形式包括同课异构或异课异构,每位参训新教师需要预设研讨课的教案,活动过程为:遴选2~3位学员上研讨课—执教者简要说课—人人填写、张贴、欣赏并摘录课堂教学观察表—学员分组探讨—推荐近两年新教师学员代表互动评课—学科指导教师开设相应的小专题引领。
2017年,教师阳阳参加了小学语文新教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她是黄岩区澄江街道临古小学一位教龄在3年内的新教师。在赴基地学校上研讨课之前,她经历了“独立预设备课—上诊断课—修改教案—再次试教—同伴互助—再调整方案—反复试教N遍”的过程。尽管农村完小设备简陋、资源匮乏,但阳阳依然不放弃每一次成长的机会,主动请教导师与同伴,磨课千遍也不厌。最终,她和参与磨课的伙伴感叹:“一次次的试教,看似反复却收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真是受用!”坚持不懈的磨课,“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学生的真实需求,也“磨”出了新教师的教学内功。
每一位新教师都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课程解读能力,他们的经验、看法和感受本身就是十分可贵的培训资源。因此,开发新教师的资源也是培训的创新举措之一。让未满一年试用期的新教师尝试独立预设教案、参与磨课、开设大型研讨课、说课评课、全面主持活动等,如今已成为新教师学科培训“传帮带”活动的宝贵经验之一。在“传帮带”活动中,教师们“传”出了智慧,“帮”出了成长,也“带”出了文化。
都说经验是永久的老师,实践是思想的真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岩区的教师们在实践与探索中不断前行。新教师们无论站在多高的起点,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会比自己的昨天有进步,未来就能走向成功!
一事精致,足以动人。专心致志于一事一业,不腻烦,不焦躁,不屈服于困难,是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真实写照。
简单的“传”“帮”“带”3个字并不简单。它犹如简单的三原色,能调配出课堂教学的万千色彩;它宛如简洁的五线谱,能唱响教师教育文化灿烂的颂歌。依靠十几年来持续的“传帮带”力量,区教师进修学校让新教师培训工作开出了绚烂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台州市黄岩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