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竞舟小学 吴 婕
当前,小学英语拓展课程大面积铺开,由于课程目标不够准、教学内容不够新、教学方式不够活、评价方式不够全,造成部分学生不愿参与社团活动,课程教学效率偏低。
作为一线英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胆改革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全面实施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拓展课程中,更加爱学英语、爱用英语、爱说英语。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校开设了英语拓展课程——“走进美国”,试图激发学生探索意识,拓展国际视野;搭建展示平台,加强口语表达。
“走进美国”是本校英语组教师自行设计和实施的,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课程特色,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板块,整合教学内容,搜集教学资源,选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和展示平台。该课程教学周期为一年,对象以小学中高段学生为主。
一、课程具体实施过程
1.合力开发课程内容
调动校内外资源,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引导外教走入校园;调动家长资源,通过学生的实践交流和体验活动,真实地感受美国文化。
2.精心构造课程板块
教师通过梳理归纳,把教学内容为三大板块:“美国概况”“美国文化”“美国生活”,共48课时,一周2节课。目的是让学生知晓美国地理、历史、文化、发展状况,了解美国,调动学习兴趣。
3.精删细选课程内容
该课程涉及历史、地理、自然、数学等方面,教师在选择中,要注意学科之间的整合。例如,介绍体育名人时,会涉及体育专有名词,甚至一些体育活动,教师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剖析,带领学生深入运动场进行体验活动。
二、课程特点
在“走进美国”的课堂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带领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通过体验式的学习模式深入了解美国,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和外交适应能力。
“走进美国”是一门集学习、探究、展示等形式为一体的拓展课程,有不少教学内容需要学生亲身体验。例如,教学“吃在美国”,教师采用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的策略。在授课汉堡包DIY时,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游戏、多媒体等手段,向学生介绍汉堡的种类、历史、制作过程等。制作前,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汉堡的制作方法,记录讨论过程,为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为操作做好准备。在制作中,学生根据需求,获取不同的材料,并接受同伴的帮助和建议。这种真实的交流不仅增加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对课堂知识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项目式教学法,培养合作精神。教学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进行项目式的学习。比如,学习名人与文化时,先带领学生初步了解,然后让学生选择研究项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行探究。
三、课程评价
在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和能力,采用多维评价,设置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信,获得成功。
对于一些乐于在课堂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学生,可以设置“小外交官”的头衔,激励他们更加勇于展现自我。对于在团队合作活动中善于思考、乐于合作、精于研讨的学生,可以设置“英语小博士”称号,激励他们探究知识。对于一些踊跃参与实践活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小能手”的称号,激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不少教师在“走进美国”拓展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有不少收获,但由于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还是存在着课程指导思想与目标不够明确化、教材内容选择与构建不够综合化、教学方法选择与使用不够多样化、教学评价手段与角度不够合理化等不足。这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