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星期

案例


乐清市智仁乡小学:

从阅读与写作开始的探索

乐清市智仁乡小学在学生人数持续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开发与实施“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生活、阅读与写作三者的联系,为乡村学生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学校教师把写作与耕读课程相结合,鼓励学生写喜欢的东西,有写割稻的,有写挖笋的,有写抓泥鳅的……这些都是孩子们最真切的生活,文字见证着成长的足迹。其后教师不断打开学生的写作视野,让与自然、生活、哲学、心灵相关的内容都成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写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从“观察日记”“种植手记”到“本真写作”,经过多年的写作课程的坚持,一批书写乡村生活的作品不断被报纸和杂志采用。这些年,该校学生在各级报刊发表作品近200篇。学校有浙江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会员57人。

淳安县富文乡中心小学:

校园文化引领下的华丽转型

在校园建设上,农村学校有城市学校所没有的优势,如风景秀美、植被丰富、乡土资源丰富等。因而,因地制宜、另辟蹊径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学校改革方式。富文乡中心小学位于淳安县东部,现有教学班级6个学生134名,其中住校生61人、留守儿童56人。学校秉承“让每一个孩子都绽放生命的光彩”的办学宗旨,以学校改造设计为契机,通过教学楼空间重构与规划设计,把原有的十几间教室改建成10个学习空间,包括6间标准教室、3间专用教室和1间人文讲堂。每间教室都有大大的落地窗,作为孩子欣赏美景的“眼睛”;有一组沙发给学生,便于孩子们更好地休息、阅读,也益于师生、家长间的交流;两名包班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以便随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也利于协同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开展;前后开放式的阅读柜,让阅读无处不在;教室内外大量的壁毯,可以时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重构过后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学生学会使用各种现代学习方法、学习工具,同时让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的动力与思考的好奇心,把学习当作生活与交往的重要内容,实现学习的泛在化。

永嘉县罗东小学:

乡村文化点亮百年乡村学校

罗东小学前身为1887年创办的私塾“罗溪小学堂”,为目前永嘉不多见的百年老校。如今,罗东小学的学生仅仅100多人。近年来,学校在探索乡村资源中发现,作为中国名茶“乌牛早”的产地与瓯窑瓯瓷发源地的“瓯窑小镇”是一处瓯越文化聚合地。这里,本土瓯越文化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有瓯窑、瓯茶、瓯绣、瓯雕、瓯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与耕读文化一起构成瓯越文化的“罗东要素”。为此,学校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提出“匠心教育”的理念,主要实施途径有:以农场、城市广场,构筑“未来创业城”;以拓展课程育人,创建“瓯艺文化馆”“瓯艺体验馆”课程体系。将瓯窑、瓯茶、瓯绣、瓯雕等作为瓯越文化的缩影,将“匠人精神”作为罗东孩子的文化特质,“瓯艺体验课程”因此逐渐成形。“李园晨诵”“拾趣园”“动物园”“求知号书吧”等融合式耕读文化阵地,厚植了罗东小学的文化底蕴。乡村文化点亮了学校,乡村小学得以“变身”,成为温州市“小而优”示范学校、温州市劳动实践基地。

磐安县双峰乡中心小学:

以学校教育滋养乡村学生的成长

磐安县双峰乡中心小学现有6个教学班97名学生,是浙江省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多年来坚持小班化特色教学。学校首先从教室环境布置入手,营造良好的小班化学习氛围,如设置一年级“悬规”、二年级“植矩中队”、三年级“诒勤中队”、四年级“师俭中队”、五年级“有孚中队”、六年级“谦益中队”;其次,在校内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如剪之韵社、马良画社、翰墨飘香、花儿乐队、趣味七巧板、跳竹竿舞、小讲解员、球转乾坤、棋乐无穷等,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体艺节等为展示平台,以特长培养为载体,拓展了学生视野,最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