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1年6月16日 星期

“父母篡改志愿”戳中了什么


新闻回顾 近日,“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不该被原谅?”这一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发布讨论的博主提到自己的经历,高考已过去十年了,依然无法释怀妈妈当年对他高考志愿的篡改,觉得正是因为那次篡改,毁了他的一生。该话题引起了公众的激烈讨论,有36万人参与投票。

多年之后仍“不原谅”,家长该警醒

□李 平

在微博相关博主发起的“父母篡改高考志愿,该不该被原谅?”投票中,有36万人参与,除3万人选择“原谅”外,绝大多数人选择“不原谅”。

33万人选择“不原谅”的背后,不仅表达了年轻人的心声,也意味着凡事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的“中国式”家长遭到了反弹。

一份志愿,人生错换。志愿被篡改的做法的确极端了些,但从这一话题引起的共鸣来看,考生与家长在志愿填报上的矛盾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那些在家长过度干预之下,因为志愿填得不好而导致人生出现“后遗症”的,可谓比比皆是:有的考了高分却被滑档,最后进了普通院校,徒留遗憾;有的到了“父母想让孩子去的”学科领域,从此失去自我及奋斗的动力;有的奔着大学的名气选了并不理想的专业,不仅大学四年学得异常痛苦,找工作时也是处处碰壁……

历年志愿填报中,总会有一些家长从自己主观意愿出发,或因旧时梦想的投射,或因道听途说的碎片化信息,或因盲目攀比,越俎代庖、大包大揽地帮孩子决定了志愿,却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喜好,忘了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必修课。

又到了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还望家长们多一些警醒,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不管,而是为孩子当好参谋,帮助孩子厘清各类信息,尊重孩子的个人选择及兴趣爱好,让志愿填报成为孩子未来人生的“加分项”。

遵循规律,答好志愿填报这道“题”

□朱小峰

高考结束,志愿填报成了考生及其家长的一道必答题。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做这道犹如“人生抉择”的大题,难免会让他们出现选择焦虑,感到无所适从。

所谓“关心则乱”,正因为志愿填报是关系孩子今后人生走向的大事,家长才会草木皆兵、如履薄冰。实际上,志愿填报本身具有可操作性,也有其规律。家长只需放平心态,多做些功课,志愿填报这道“题”也就没那么难答了。

从目前看,平行志愿已经成为主流志愿填报方式。而平行志愿其实采取的就是“分数优先,尊重志愿”的原则。首先,志愿填报要利用好数据,以数据作为院校和专业选择的有力辅助。高考分数公布后,以分数和位次为基础,结合院校历年的录取情况,考生可报考的范围就很清楚了。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公开的,很容易通过网络获取到,要防止被某些营利性机构的“大数据”噱头吓唬住。其次,志愿填报必须突出志愿性。也就是说,专业或者专业大类的选择,必须要让考生自己意有所指,情有所钟。兴趣爱好是最好的驱动力,它可以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求知欲。反之,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学不进、学得累。

志愿填报是个技术活,家长有必要认真学习高考招生政策,掌握填报志愿的方法,为孩子选择真正适合的学校及专业。

填好志愿,还需打好“提前量”

□夏熊飞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考志愿的填报同样如此。

志愿填报不能等高考结束后再开始考虑,否则不但容易随波逐流,而且容易因为欠考虑而给孩子造成终身遗憾,更会给一些“专制”的家长留下干涉孩子志愿填报的空间。

广大家长与其在孩子高考结束后临时抱佛脚,匆匆着手志愿填报问题,甚至不惜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如从小就和孩子一起规划他们的人生。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所在,再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等大趋势,让孩子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相对明确与清晰的规划,孩子在学习中会更加有的放矢,学习效果自然也会更好。一旦面临志愿填报问题,因为早有规划,也不至于犹豫不决,而参与其中的父母知道孩子究竟想要什么,就不会出现粗暴替孩子决定高考志愿的闹剧。

爱子心切的中国家长,该树立提前帮孩子考虑志愿选择的思维了,提前做好准备、和孩子一起规划他们的人生与未来,在志愿填报等重要抉择关头,才会从容不迫,选准最适合孩子自己的前行方向。与此同时,家长还应鼓励孩子在大学阶段“选我所爱,爱我所选”,坚持专业学习,让爱好变得专业化,最终实现全方位的成长。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