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静远
游泳时如何避免溺水?打球时怎样避免脚腕扭伤?跑步时突然胸闷怎么办?……眼下,浙江省中小学校的体育特色课程遍地开花,学生在体验运动快乐的同时,也存在着受伤的风险。
体育运动安全是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和防护工作,严防体育伤害事件的发生。去年,浙江省教育厅在《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通知》中,再次强调了学校体育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指出要为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指导,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学会保护自己,让运动真正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让我们听听来自各方教师的声音。
教师要有应急处置能力
2017年下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强化教师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
对此,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副教授关志逊有着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要保护学生的运动安全,首先应该要求教师具有安全意识,具备应急处置能力。“当前国内针对体育教师开展的安全知识培训较少,而培训是教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主要途径,应该多举办这类培训。”关志逊建议。
丁飞英是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体育教师,也是通过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的受益者。5月10日,她和同事一起参加了浙江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现场,一级培训师顾国平重点介绍了游泳溺水防护和运动损伤救护,也对擦伤、脱臼、骨折等常见运动伤害的应急处置做了详细讲解,给了丁飞英不少启示。这几年,学校在晚托班中增设了篮球、足球、跑步等特色活动,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受伤人数的增多。丁飞英已有五年教龄,对基本的急救知识熟记于心,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她能及时处理,但她仍表示顾国平的传授让自己在急救措施上有了新的思路。比如面对脱臼情况,如果第一时间找不到纱布包扎,可以用其他布料代替。
“培训是一种路径,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互帮互学,也是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重要途径。”瑞安市实验小学体育组组长林明礼认为,教师之间应该积极讨论运动时出现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同时他还提出,自己在体育专业就读时学到的运动安全知识“时间久了就会遗忘,需要在平时不断巩固强化”。
这几年,该校体育教师每学期都会购入如《体育运动保健》《体育运动卫生》等运动安全知识方面的图书,陈列在办公室书架上,方便随时翻阅。他们还经常围坐在一起结合书本知识和学生受伤情况进行讨论。不久前,学校一校队运动员在训练时头部受伤,大量出血,在当场处理完毕后,教师们还就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处置展开讨论;入夏后气温升高,最近他们又围绕如何预防学生在跑步时中暑及中暑后的应急处置等话题展开讨论。
把体育运动安全列为必修课
“某天,学生小张在跑步时摔倒,不幸骨折。一阵剧痛后,他尽量保持冷静,躺在原地不动,向老师求救。我们的课就从这里开始……”近日,丽水市实验学校体育教师张斌在体育健康知识课上,给学生讲授运动安全知识。
体育健康知识课程是张斌和同事在2017年开发的,课程涉及体育常识、运动受伤保护、科学锻炼等。教师在授课时经常以故事引入,告诉学生运动受伤防护知识。“这些内容虽然在平时的体育课上会陆续讲授,但我们还是觉得应该通过校本课程来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毕竟孩子们年纪尚小,遇到突发情况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置。”张斌表示。
除了丽水市实验学校,浙江省内不少中小学都开出了类似的体育安全知识课。
“2017年前,应急救护课程只是选修课,为了收到更好的效果,学校开课时寻求对外合作,或邀请红十字会的专业人士来讲解,或安排学生走进本地高职院校实践。”衢州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参与应急救护课程开发的孔小红清楚地记得,“从2017年开始,我们向学校建议要求全体学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并把应急救护课列为必修课。”该课程共16课时,分4节理论课和12节实践课,基本上每周一堂课,内容涉及应急救护包扎和心肺复苏两方面。现在,学校已经成为衢州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则与一墙之隔的宁波市第一医院破墙合作,从2017年开始开设应急与避险课程,教授学生运动时骨折的简单处理方法、心肺复苏的基础知识和技术要领等。该课程还以“预防伤害,保护自己”“紧急救助,保护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脊柱、骨骼发育特点,学会预防运动损伤,进行科学的锻炼。
早在十多年前,浙江省教育厅就针对铅球、标枪、长距离跑、野外拓展训练等危险性高、训练强度大、易发生事故的运动项目,要求教师防止事故发生。十多年后的今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校把运动安全列为必修课的同时,也取消了带有危险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舟山南海实验初中的体育课就取消了铅球、标枪等项目,至于单杠、双杠这类比较危险的项目则从未涉及。现在,他们还取消了肩肘倒立等危险运动项目,对于一些可教授的安全系数较高的项目,则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把运动安全知识融入活动
“如今,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教师可以利用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体育节这些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安全知识的渗透。”关志逊说。
仅仅传授理论知识略显枯燥,在体育电影中融入运动安全知识,瑞安市锦湖实验小学的做法别出心裁。“我校是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5月11日我们为学生播放了电影《足球梦 中国梦》,这里面就涉及体育运动安全知识。”欧阳玉球是该校足球队负责教师,他认为只是走马观花地观影还不行,看了以后要组织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有关运动安全的心得体会。不仅如此,每次比赛前,欧阳玉球都会特意向学生强调安全运动知识,避免他们受伤。
衢州第一中学则在校运动会中融入运动安全知识。2016年,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一批优秀运动员走进该校,传播体育文化。“现场,田径比赛专业解说员童妍菲不仅介绍了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特点,还介绍了运动安全知识,深受学生欢迎。”该校体育教师祝芳说。借此思路,这几年校运动会上,她和其他体育教师在担任讲解员时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普及运动安全知识。
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山小学体育教师栗盛介绍:“我们还配合班主任开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帮助他们搜集运动安全资料。有的内容还在安全主题教育周里通过校园广播、电子屏幕等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