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师周刊·浙派教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1年5月21日 星期

将原汁原味的民族音乐带到课堂
这位教师坚持让音乐回归本真

□本报通讯员 李 臻 杨 阳

“点点右左右,右左右……”最近,宁波市北仑区松花江中学音乐教师陈嘉玮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藏族踢踏舞步。随着藏族特有器乐扎念琴的伴奏,她用原生态唱法演绎藏歌,学生的舞步也从最初的跌跌撞撞不平衡到逐步成型。陈嘉玮说:“这种弹唱跳在西藏较为常见,扎念琴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要将原汁原味的藏族音乐文化带到课堂,让更多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陈嘉玮2018年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民歌专业,同年进入该校任教。她痴迷藏族音乐,个人词曲作品《盼》获鄞州区一等奖,而这首作品中就融入了藏元素。

陈嘉玮说:“由于学生对藏族音乐不了解,在教授相关歌曲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多的是一种疏离与浮于表面,更不用说去体会民族特色了。”

为解决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陈嘉玮试图将她在藏族聚居区采风时的所见所闻融入课堂,带领学生走近藏族音乐。

在教唱《我的家在日喀则》时,陈嘉玮告诉学生,该歌曲抒发的是热爱家乡之情。日喀则没有丰富的牧场与林场,但藏族群众眷恋着这片土地。那里是“世界青稞之乡”,酒联结传统又通往未来,早已成为藏族的一种文化表征。更重要的是,陈嘉玮在接触了许多藏族朋友后,被这片土地赋予他们的纯粹感动了。

“这些我以前只在电视上见过,没想到能跟着陈老师的歌曲一起感受。”“藏族和我想象的太不一样了,我以后也想去实地采风。”……学生们总会在课后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看到这些眼中焕发光芒的学生,陈嘉玮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陈嘉玮说,自己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恰好符合中学生青春期对理想的追求。自己对非遗文化的执着,也给学生以启示:把传统的东西融入时代新元素其实是个很“潮”的选择。

“我只想把当地真实的文化带过来,而教师这个身份使我恰好具备传播文化的条件,这应当就是属于我的责任。”陈嘉玮说,“我想像百年前的学者那样,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感知他们的生活,去挖掘这一切诞生的根源。在教育中放入最真实的文化与艺术,而不只是站在他者的角度旁观这个世界。”

于是,一到寒暑假,陈嘉玮便背上行囊奔走在藏族聚居区,走访民间艺人。2019年她赴甘肃甘南夏河采风,2020年7月赴西藏日喀则拉孜采风,经年游历藏族聚居区,致力于汉藏民族文化交流与藏族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为更好地了解藏族音乐,她花了两年时间学习藏语,她还在拉萨拜师著名扎念琴弹唱艺人白玛次仁。整整一个月,她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天练习数小时,左手按弦的茧早已一层又一层。

白玛次仁鼓励陈嘉玮多去感受生活中松弛情境下的音乐,走近舞台外民间艺人的真实状态。“当上课不再是上课,而是变成了玩,音乐的灵动与感染力便出来了。”白玛这个回归本真的教育理念深深影响着她。

陈嘉玮在拉萨逛街时,曾走进一家服装店对正在弹奏扎念琴的老板表现出了好奇。“老板见我是汉族人以为我不懂藏族音乐,便侃侃而谈,并说到有个汉族小姑娘弹唱特别厉害,唱得特别好听。我很好奇,而后老板说了我的藏族名字。一时有点惊讶与恍惚,似乎自己真成了‘网红’。”

这几年,陈嘉玮把从藏族聚居区带回来的民间乐谱当成作业演绎并发在网上,引起了众多人关注,其中大部分是藏族与藏文化爱好者。随后她开始不定期更新各藏族聚居区的民歌,并收获了一小批支持者,她的个人公众号“措香境观”因此诞生了。

陈嘉玮这份与众不同的经历也引起了学校的关注,她无形间联结了两地的文化,让遥远的西藏变得不再遥远。对松花江中学的学生来说,不同的文化圈不再是完全独立陌生的领域,他们开始主动突破民族地域间的隔阂,去了解西藏,也知晓了音乐与其他文化领域相依存的关系。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