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来,各地各校加紧落地落实,大家认为教育评价改革不破不立,坚定支持“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而“立什么”“如何立”成了亟待破解的课题。
新的评价标准应体现以人为本
□夏熊飞
教育评价改革不破不立,破什么目前已很明确,“立什么”如果不解决好,教育评价将无据可循,对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
首先,应立起多元的评价标准。“五唯”评价方式之所以要“破”,就是因为一个“唯”字。它的存在限制了其他可能,让评价囿于极其有限的几个标签与指标。全面均衡发展但分数不够高、业务能力强但文凭偏低、上课很受学生欢迎但论文发表有限……从中不难发现“五唯”评价标准的局限性。因而,要彻底改变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让评价变得更多元,让评价是为了发现、肯定每个人的长处,而不是揪着人人都可能存在的短处“一票否决”。
其次,应立起人的评价标准。“五唯”之所以要成为必须摒弃的评价标准,是因为在这套体系之下,只有冰冷、生硬的量化数据与指标,而没有考虑到人的因素,而以这样的标准去指导教育,试问如何培养出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在评价学生时,除了看分数也应该考察他们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评价教师时,除了看他们的“帽子”也要看其是否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上好每一节课……只有把人当成主体而不是单纯量化考核的附庸,让评价标准实现理性量化与感性人性化的有机统一,才能更大程度激发人的创造力。
最后,应该立起辩证的评价标准。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与其说是“破五唯”,不如说要反对的是“唯”,因此在“立”的过程中就要坚持辩证的评价标准,不能到最后就连分数、文凭、论文等都一并否定了。“立”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旧标准的否定,彻底另起炉灶,而是扬弃式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这样的辩证思维,新的评价标准才不会陷入新的教条,走向另一个极端。
要重视“冰山之下”的八分之七
□车俊谊
2020年9月,国家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被认为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教育变革,它的根本在于借此推动教育价值观的转变。随着5G、AI、云计算等新科技的兴起,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须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和管理变革重组来实施新战略,而人是关键因素。故特从企业人才所需角度来看教育评价改革的“破”“立”之点。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冰山理论”提到,员工浮在水面的八分之一,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职业证书来证明,或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潜在水下的八分之七,称为隐形素质,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及其背后的个人特质(性格、驱动力、思维模式、价值观等),它们才是关键,决定着其职业生涯及为企业的贡献度。
在过往的学校教育中,注重学生的分数和排名,追求名校及高学历;但进入企业后,企业更看重“冰山之下”的部分。如果学校教育阶段对“冰山之下”的部分不加以重视,就容易本末倒置,这也是眼下“就业难”和“用人难”并存的原因之一。
企业更青睐有“成长型思维”的员工,他们在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接受新事物更快,能实现个人快速成长并带动组织绩效的提升。同时,社会和企业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具有多元思维和多维度看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强调过程性评价,预留“容错空间”,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还应建立多元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不要陷入“非黑即白”的认知误区。
轻松的教育氛围亟待“立”起来
□郑建钢
近期热播剧《小舍得》,引发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共鸣。天下苦升学、择校久矣。教育评价改革以后,首先应该立起来的,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教育环境和轻松的教育氛围,要努力舍弃那些额外强加于孩子头上的升学、择学负担,别再让他们为了分数排名而痛苦和焦虑,更不要对孩子进行所谓的“全方位”培养,而是要让孩子多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一方面,需要适应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倡导扎扎实实的教育风气,更需要从教育体制上做好顶层设计,可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规范办学行为,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需要改变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动辄加重孩子的负担,时不时地给孩子念紧箍咒,而是要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接受包容他们,并进行科学引导,从而让其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远离“累”字,回归到生活的五色斑斓,享受无拘无束的快乐童年。
在“立”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应换位思考。家长不能总拿“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要多聆听他们的烦恼和诉求,为他们提供情感的宣泄口,给他们更多的阳光和雨露,让他们感受到足够的理解、包容与支持,及时为他们纾解心理问题,使其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并逐步强大自己的内心,最终实现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