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1年1月6日 星期

跳出教材,“玩”出课程
——杭州观成幼托园园本课程建构侧记

□本报记者 朱 丹

意大利面、法国香肠卷、土耳其烤肉……近日,杭州观成幼托园在自家的“彩虹餐厅”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西餐日,孩子们大饱口福,尝遍了由外教亲手烹饪的国际美食。总园长、省特级教师杨蓉说,西餐日是该园“食育+”课程的项目之一,从讨论西餐中的食物种类,到如何选择并使用餐具,再到体验西餐礼仪,孩子们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其间,中外教师全员参与,孩子们获得了相关经验。

“除了西餐日,‘食育+’课程还包括种植活动、帮厨活动等,而这些通通都不按照惯例教材来进行。我们的课程是富有弹性和生成性的,这就是所谓的‘一日生活皆课程’。”杨蓉介绍,自办园以来,该园十分关注课程内容与儿童内心的联结,建构了基于儿童发展的多特课程,这一课程完全跳出了教材的条条框框,包括“食育+”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活动均源于儿童在园的真实生活。

究竟如何打造“没有教材的课程”?面对疑问,杨蓉带着记者走进了如同森林城堡般的幼托园。在这里,无论是自然环境、建筑设计,还是教师团队,都为儿童提供了不断探索学习的可能性。幼托园的设计采用了特色景观连廊,让建筑本身与围墙外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如此一来,大自然就能够时时刻刻展现在儿童眼前,光是沿循四季变幻就能生成不少探究性项目活动。譬如,大班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到窗外的无患子树,当他们了解到它的果实是一种天然清洁剂时,探索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班级教师与孩子们收集并观察果实,师幼一起制作了无公害“肥皂袋”。孩子们把它作为礼物送给女教师们时,还特意关照“不伤手哦”。

像这样链接围墙内外自然环境且动态生成的项目活动,几乎贯穿了孩子们的在园生活。2020年4月,经历了超长寒假回到幼托园后,杨蓉发现办公室外的大树上多了一个喜鹊窝,为方便孩子们观察,她特地在窗户旁装上了全景式摄像头记录喜鹊一家的生活状态。她还邀请园里的每一个孩子到自己的办公室近距离观察喜鹊窝。“对学龄前儿童来说,自然教育一般指向的是儿童学习内容,属于亲自然范畴。也就是说,学前教育阶段注重大自然对儿童的熏陶,倡导儿童首先要接触真实的大自然,而不是从书本中去获取知识。”她告诉记者,幼托园还特地制造了一些“小惊喜”,把自然元素融入环境的角角落落。比如,园内养了两只小羊,为其安置了半开放式的篱笆小屋;再如,开辟了一方菜园,让孩子们参与种植活动,把收获的蔬菜搬进“彩虹餐厅”……在这里,教师们做到了“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处处有课程”。

“不只是户外环境,室内也为孩子们创设了阳光房、光影室、鲁班馆、中国馆等多样化的体验场所。每个班级的课程内容、时间安排全都由师幼自主协调,教师以追随儿童的弹性计划、问题驱动的持续性探究,鼓励儿童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在自主解决问题中成长为具有“向善、向美、向真”的多特宝贝。当然,这样的课程建构方式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为此,该园聘请了5位资深的智库专家,指导教师如何与儿童“玩”,如赶庙会、办画展、开音乐会、举行皮划艇大赛……就这样,多特课程日益丰盈了起来,而教师们也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真正的课程永远不会画上句号,它一定是师幼在实践互动中共同建构并动态生成的。

多特课程倡导“圆润生命 向美生长”,因此在评价环节同样做到了“各美其美”。该园会定期举办授勋仪式,为孩子们颁发专属的多特勋章,有“多特智多星”“多特创意家”“多特小健将”“多特友爱星”等,不同的勋章代表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在追随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儿童生命成长的守护者、帮助者及合作者,真正捍卫儿童生命成长的尊严。”杨蓉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