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三五”以来,全省教育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征程上,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省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即日起,本报推出“回眸‘十三五’,喜看新成就”系列报道,梳理“十三五”时期浙江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激励全省上下接力奋斗、锐意进取,奋力谱写新时代浙江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陈蓓燕
自从5年前第一批小猪进入学校的“猪宝堡”以来,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笕新校区的学生们每天都会去照看它们。得益于学校推行的新劳动教育,这些年学生们的劳动技能值噌噌地往上涨。
“十三五”期间,我省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强化立德树人,加强实践教育,将德育落实在各科课堂教学之中、渗透在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延伸到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立德树人,早已成为浙江教育最生动、最鲜亮的底色。
立德树人成共识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十三五”时期,我省教育系统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立德树人的最强音一次次在重大会议上奏响——
2015年,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提出,“中小学育人是打基础的工作,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2016年,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针对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推出了全面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30条意见;
2018年,教育部与浙江共同研究教育改革问题,明确把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新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2019年,全省教育大会再次强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确保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
得益于党委政府的重视,过去5年间,全省校园文化建设如火如荼;爱国主义读书教育主题活动、劳动实践教育活动等使学生们在大千世界、悠悠文化中滋养心灵、涵育德行。而去空洞、防说教、重“日常”、重“细节”的浙江版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诠释行为规范,赢得了如潮的好评。
遴选365所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涌现出了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等先进典型;建立覆盖全省的中学生篮球联赛和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足球联赛、游泳联赛制度,以落实美育、体育刚性要求;每年向社会公布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更是实现了中小学校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四大育人工程全方位铺开。58所高校带头建设十大育人载体,红色阵地成高校一道最闪亮的风景。今年我省还将专项经费由每年1600万元提高到了每年2000万元。如今,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抓党建抓治校,逐渐成为全省各地各校的育人共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充盈了整个教育系统。
守好课堂主阵地
近日,嘉兴市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南湖景区女子分队队员周芸芸走进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给大学生们上了一堂别样的思政课。从一幅南湖的历史画卷开始,她娓娓讲述了中共一大代表最终走向不同人生道路的故事。把各行各业的人请进校园,到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去上思政课,伴随着不断创新的育人载体,我省大中小学的德育课堂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
省教育厅党委书记、厅长陈根芳指出:“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理念,充分运用好浙江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三个地’的历史资源、‘八八战略’的生动实践和抗疫斗争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十三五”期间,我省组织专家就29门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内容提出了指导纲要,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融入全科教学。去年,对相关德育教材进行了修订,及时写入“两山”理论、“红船精神”等新时代内容,突出“浙江人”“浙江事”。各地也主动探索“国家+地方+校本”的德育整合,如嘉兴市南湖区建构“全学科红船课程”、杭州市江干区探索“品德+”大德育课程等。其目的都是将立德树人渗透到教材、课堂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补好精神之钙。
高校也开启了一场由“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变革。在海岛,浙江大学教师身穿救生衣,通过直播与坐在教室中的学生通话,讲述海洋强国。一些高校还通过专题式、调研式、互动式模块教学,创新辩论、情景剧等方式增强德育吸引力,思政课满意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今年,全省109所高校的83.4万名大学生还同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十三五”期间,我省还组织实施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等“三项提升计划”,每年投入1600万元专项经费遴选骨干赴国外研修培训,下大力气培养思政名师。同时,选树优秀教师,去年4月开展的“我最喜爱的思政课老师”评比活动,累计访问量达85.9万人次。
建立“大德育”格局
每逢节假日,宁波的中小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参与“第二课堂”的活动。原来,该市近年来持续推动研学基地(营地)建设,充分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立了市级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111家,市级示范性基地22个,开发市级社会实践优秀课程92门。
育人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只有把各方力量和资源拧成一股绳,立德树人工作才会更有力、更持久。2018年5月,浙江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甫一开通,就吸引了家长们的关注,点击量迅速飙升。该平台由省教育厅与省妇联共同开通,200多个关于家庭教育的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在平台上线,免费供家长使用。该举措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工作典型案例。而杭州市上城区则首创推出家长教育素养成长工程,颁发“星级家长执照”;温州市教育局牵头成立了由名班主任等组成“新雨讲师团”,把德育延伸到家庭;安吉实施了教师家庭教育素养提升、家长学分制、家庭教育指导站等建设项目,倾力打造“学生家长圈”……
5年来,全省11个设区市均建起了省级新时代高校思政研学基地,257个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356个。所以,“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等实践活动能覆盖全省超过82%的乡镇街道。青年学子参与其中,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通过访英雄、学精神、创项目、送服务、做调研,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十三五”期间,我省特别提出要加强实践教育。因此, STEM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正蓬勃开展,进一步拓展了德育的空间。而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还有百余位检察长出任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他们带领着学生在各种实践基地里体验各类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东风夜放花千树”。一个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富有浙江特色的一体化德育体系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