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余 蕊
“多亏了母校的老师,毕业后由于工作不理想,我一度陷入迷茫,但是大学老师没有放弃我,依然倾尽全力帮我圆了考研梦,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新目标。”提起班主任汤剑,衢州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张斌至今还满怀感激。毕业后,汤剑鼓励张斌不要放弃升学的梦想,并在复试环节为他提供英语口语、面试等指导。如今,张斌已被东北林业大学农学专业录取。
从大学教师到毕业后的“人生导师”,衢州学院的教师们不仅要帮助毕业生“上马”,还要对其今后人生路再“扶一程”。今年7月,衢州学院开展“导师+项目+团队”教育活动,打造针对毕业生的全方位育人“十年思政行动”计划。
这项活动通过“导师+项目+团队”的形式开展。导师为毕业论文导师、毕业设计导师、学科竞赛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个人或团队。项目涵盖三个主题:人生引导、情感疏导与职业指导。这项工作纳入了教师课外育人工作量考核,以及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的指标体系,并设置了年度审核和3年一个周期的项目验收。
据该校学工部部长李岚介绍,除了导师项目团队,学校还会针对不同的主题搭建相对应的平台来支持毕业生关爱计划,比如设置毕业生职业解惑热线,举办云端讲吧、云端讲堂等丰富多彩的教育引领活动,在毕业生人生发展关键处给予支持、给予陪伴、给予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兰章宣是该校“追爱忆衢”团队的指导教师,从2015年开始就一直致力于为细菌战受害老人提供资助,进行抢救性的受害者资料收集和保护。“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是我们团队的灵魂。即使团队成员毕业了,我们仍有很强的凝聚力,对他们人生的引导也会一直延续下去。”兰章宣说。
在衢州学院图书馆六楼,有多个学科实验室。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程赟现在是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他曾经是这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验室的一员。对当年的指导教师,他记忆犹新:“我在工作室里做了3年实验,指导老师邓小雷言传身教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毕业后他一直帮助我进行职业规划,在很多问题上给了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影响了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