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海口镇小学 吴北芬
小学生受到年龄限制,自我成长意识和能力都比较有限,安全意识也比较薄弱。《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有关于安全教育的内容,但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讲解比较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达成有效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目标。
很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只是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没有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使得课堂气氛并不十分活跃。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也难以配合教师做好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
小学生身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具有比较独特的学习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方式,从生活案例等具体内容入手,更加形象地进行安全教育。
一、开展情景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进行情境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情景教学能够让安全教育内容更加有效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身临其境,不断地加深印象,从而使安全教育效果得以提升,真正实现安全教育总体目标。比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年级上册《安全记心上》这一课教学中,在平安出行这一部分的马路安全类教育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演示自己过马路的行为,是以学生能够从中掌握到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从而使他们的生命安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
二、增强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不足,其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教师的教导分不开。教师必须借助教材中的各种案例,让学生清楚法律给予自身的权利及保护,对生命的重要性有更加清楚的认知,认清责任和义务,知道通过法律来保护自己。
不仅如此,教师要能够根据教材要求,使学生成为一个能分清善恶的人,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并自觉地远离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行为,认识到一些错误行为有可能会对自身造成伤害。
要让小学生利用发散思维充分思考及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所感悟,教师就要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
比如,在《安全记心上》一课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层次地理解怎样不让溺水悲剧发生。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自己在游泳的时候遇到的事情,问一问学生在游泳时,是否有过没有家长和教师带领而私自去游泳的情况,以及有没有去陌生水域游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学生对溺水方面安全事故的了解就会更深入。
三、 生活化安全教学
很多小学生对安全的概念比较模糊,是因为觉得很多问题离自己的生活十分遥远。因此,学生在接受安全教育的时候态度上难免不够重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儿童安全事故,造成很多家庭的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类似安全教育案例,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
在直观形象的案例解释中,教师把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对学生进行讲解,让他们了解哪些是安全隐患,从而重视生活中的细节,尽量避免让自己陷入危险。
在进行法律知识讲解的时候,也可以根据案例来普及相关知识。比如,在《安全记心上》一课中,教育学生平安出行的时候,让学生演示一下过马路时的情景,适时纠正过程中的错误行为,有助于让他们学会正确的过马路方式。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境,普及法律知识,培养维权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利用相关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避免侵犯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