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师周刊·全民阅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0年5月22日 星期

让阅读丰盈教育者的精神世界


□项勇义

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对教师来说,有培训、旅行、交流等,但阅读无疑是最不受条件限制、最经济和自主的方式。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如果为师者自己孤陋寡闻,又怎能向学生传道,给学生解惑呢?现在的学生知识面特别广,但面临成长的烦恼也着实不少,迫切需要教师引导。要在价值观、人生观上给学生以引领,必须要有说服力。马云最近有一篇文章,说教师视野就是学生视野,说得很有道理。所以,教师不仅要自己读,还要带动学生读。

一、常态

读书,要强调一个“常”字,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建议教师阅读面可以广一点,不要局限于教育或某一学科范围。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的兴趣和追求不一样,阅读重点也不一样。但有一点很重要:多读经典。比如读《诗经》《论语》这些先秦著作,能接触到中华文化的源头。经典的书,读一本扔一本,狗熊掰玉米是不行的。孔子讲“温故而知新”,要反反复复读,初读求通,再读求悟,三读求熟。这样,问题会越来越少,书也就能越读越薄。

在我这样的年龄读书,有时间,有理解,但记忆力明显大不如前,所以读书还是要趁早。

读书要挤时间。家里一册、办公室一册、行李包中一册,这样交替着读,读完再换。我觉得这个办法挺管用。

读书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以致用,读而无用,那真成书呆子了。但读书不能那么功利,不一定都是为眼前的考试,也不能纯粹用经济指标衡量,读书是人感知这个世界、获取信息和精神养分、愉悦心灵的一种生活方式。

有人问:读书写作,产生不了多少社会影响,也不能转化成为物质财富,到底有什么用?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林徽因说的一段话也许是最好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读书对人的改变也是如此。”

二、思考

一线教师正因为常常埋身在事务堆里,所以就更有必要时常抽身出来,让思想天马行空地驰骋一番。在我看来,思考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阅历体验进行感悟的过程,悟出了道理,常有茅塞顿开之感。思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精神愉悦,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我们研究事物发展规律、探求问题本质的判断力和敏感度,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事半功倍,也就是具有智慧。

人的注意力在某一段时间集中思考某一个问题时,常常会进入到一种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状态,所有的知识储备都会调动起来,思维变得活跃,灵感不断涌现,一些想法被自己接受,而更多想法又被自己否定。

这个时候,你也会像一块海绵,千方百计地吸收新知识,佐证自己的判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这个时候,思考是对自己知识体系一种检阅,使思想得到一次升华,完成了一项创造性工作。

如果知识和实践是材料的堆砌,那么思考就是把他们串联起来的一根绳子。

在工作中往往是遇到问题而思考,是问题导向的思考。思考的触发点可能是一份讲义、一个教案、一篇文章、一个活动方案、一个工作计划、一次工作总结、一场与家长的谈话等。阅读和实践影响着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三、爱好

一个人有一种业余爱好是愉悦,如果能将这种爱好发展成为一种专长,那就是幸福了。

教师的时间表不应该只有工作,如果有几种爱好,既能够提高生活品质,也能在有意无意之中惠及学生。学校需要这样的人才,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

当然,要处理好爱好与主业的关系。闲暇不是一种消极避世的状态,而是忙里偷闲,拥抱时代。“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爱好是用来怡情,而不是用来沉溺的。工作与闲暇能有序有度地切换,这是比较理想的状态。

四、记忆

人类文明是由记忆来传承的。

民族记忆是靠文字和图像来记录的,家族记忆是一本族谱或几幅肖像,个人记忆是日记、书信或老照片。这些都是弥足珍贵而又脆弱的。除非有意收藏,大多数人的故事和思想,是随风飘逝,不留痕迹的。

人的记忆力有限,记忆往往是不可靠的。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书稿讨论会,博士硕士们的研究成果,和亲身经历这些事情的老同志的当场回忆有很大出入。所以记忆是很容易以讹传讹的,人的思想火花,也往往在一瞬间爆发,常常转瞬即逝。所以,我希望教师们能养成写作的习惯,随手记录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记录也是思考的载体。比如论文、教案、讲稿、工作计划和活动方案等,包括相关的图片资料,若能及时整理归档,电子文件做好备份,长期坚持,真有需要的时候,很多事情做起来就会水到渠成。

有了记录,往事并不如烟,如果没有,那么真的如烟消散了。

五、理想

大家是否思考过:期望未来的你成长为怎样的教师?期望你的学生成长为怎样的人?

无论身处什么领域、什么岗位,都需要追求卓越。目标定得高远一些,未来空间可能会大一些。

虽然教育工作者有很多困惑,时至今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教育公平,很多问题都还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

正因如此,更需要我们看到教育发展的主流,保持工作热情和赤子之心,沿着正确方向追寻。

教育虽然需要史诗般的变革,但也需要从细节开始改变,努力影响我们身边的学生。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的初心、使命和本分。追求理想的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梦想不可缺,初心不能移。

(作者为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副社长、副总编)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