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0年5月11日 星期

师生的满意度,就是评价的标准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最多跑一次”改革侧记

□赵博雅

5月10日是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春季学期第一批学生返校的日子。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学校实行分期分批、错时错峰报到,学生返校前通过信息系统提前进行了返校信息登记、复学健康申报等工作,报到当天只要出示宁波城市职院专属码,通过人脸识别、热成像体温感测筛查即可入校,开学后的师生每日健康打卡、订餐、教学考勤等也都在线上开展。一系列信息化校园管理手段的推出,得益于学校正在深入开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以前办事签字盖章,经常要跑两三趟,还未必办得完。现在快起来15分钟,最慢只需要半天,关键是不用跑路,在办公室等待审批的时候我可以同时做其他工作,节省了很多时间。”国际学院胡老师谈起学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忍不住想为学校点赞。

2019年9月,宁波城市职院校务服务网上线后,越来越多的师生体验到了“数据多跑路”带来的便利。截止到2020年5月,校务服务网提供服务4448人次。已上线的89项事务全部实现了一网通办,其中80%实现了“零次跑”。

一年来,宁波城市职院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教育公共服务领域延伸的决策部署,结合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克服了数据基础薄弱、技术人员匮乏、资金投入有限等困难,通过推动优化流程、精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式,为高职院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了宁波城市职院样本。

“存、废、改、立、释”,为流程设计提供制度保障

2018年年底,宁波城市职院成立“跑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周国明、院长史习明共同担任组长,带着“不达目标决不收兵”的决心,统一领导全校“跑改”工作。学校还成立了清单和流程梳理组、质保体系推进组、信息技术保障组、工作进度督查组等4个小组,通过科学统筹和顶层设计,协同推进“跑改”相关工作。

在明确改革时间表和路线图的基础上,为了给校务服务网的功能开发做好准备,工作组首先对“三张清单”进行了系统梳理。“顶层设计的时候,校领导就下决心,所有面向师生的事项都要实现网上办理。”院长办公室杨老师介绍,这是一项大工程,因为很多时候即使只有一个流程,背后也会涉及多项制度,都需要一一斟酌,流程设计时需要同多个部门反复沟通。

经过归并整合重复流程,剔除非“跑改”事项,全部服务事项最终被确定为113项。在此基础上,再与各部门使用对象讨论,确定除个别极复杂事项外,每个事项的审批环节控制在5个以内,从而大大提高了线上办事效率。

“梳理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学校‘跑改’工作的稳步推进,得益于学校制度‘存、废、改、立、释’工作的推进。”副院长、学校“跑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吴向鹏说。早在2017年,学校党委就提出对学校各类文件进行梳理,完善制度新建、优化、补充、修订、废止及效用评价机制,这一举措在此次“跑改”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流程的设计有了制度保障。2019年6月上旬,学校还印发了制度汇编,保障了整个“跑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开展精细管理,为师生提供一流服务

“我们觉得学校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是冷冰冰的,而是让人感觉很温馨。”除了为师生带来便利,景观生态学院林老师还感受到了学校在“跑改”工作推进过程中对师生细微之处的关切,“学校很在意我们的办事体验,前期多次邀请我们参与调研,校务网上线后也非常重视我们的反馈”。

为使师生办事更简便、更顺畅,学校在校务服务网上线之前通过问卷、会议等形式征集师生的需求和意见,上线后又根据师生建议对流程、办结时间等进行多次调整。设计部门还绘制了简单易懂的流程图,编写了办事指南,放在网上供师生参考。“不过,我们已经不需要看流程图和办事指南了,因为流程设计非常智慧化,我们只需要输入信息提交就足够了。特别是现在实行了‘一库一表’,再也不需要重复填信息了!”林老师兴奋地说。

为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学校还将服务评价、办结时间、办结数量和部门考核直接挂钩,并且采用了比淘宝更严格的服务评价体系——满分五星、默认好评只有三星,从而迫使办事人员主动、及时与服务对象沟通,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2019年12月,学校将3台自助服务终端设备放置于学校人流密集的区域,收入证明、在职证明打印等10多个事项,师生可以24小时自助办理。2020年,宁波市政府还将为学校增加2台自助服务终端设备,学校也会在线上增加多个自助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协同推进,为师生办事提供更多便利。

信息系统百日攻坚,为“跑改”提供技术支撑

“让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腿”,信息化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支撑手段。由于原有数据基础较为薄弱,2019年6月,学校启动了“信息系统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集中力量在100天内完成了人事、教务、学工、科研、财务等核心业务系统的改进和数据对接工作。同时,将33项校务服务事项从原有的业务系统迁出,实现了师生基础数据“一次填报”、跨部门联审联办。在此期间,图书信息中心加班加点完成了“最多跑一次”改革校务服务平台的界面、功能、流程引擎、数据库项目的设计开发。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校务服务网于9月正式上线并开始试运行。

打开校务服务网,点击右上角的“我要办理”,按系统提示输入关键信息,校内常用事项就转换为表单和数据,在流程引擎的驱动下,精准、快速、有序地在线上处理完成。短信会随时通知办事进程,收到完结信息后只需一键打印清单即可。曾经困扰教师们的财务报销、设备材料采购、资产入库报废等事项,随着网上审批、电子签章、发票上传等功能的实现,如今只需“跑一次”。

“迁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开始很多部门并不理解,觉得自主开发的系统已经成熟,为什么要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去迁移?”图书信息中心陈老师介绍,“而真正实现一网通办,是在同一个界面完成任何需要办理的事件,不打破信息孤岛就不可能实现。数据对接工作一完成,大家一下子体验到了一网通办的便捷高效,先前的不理解就烟消云散了。”

有了扎实的数据基础和合理的流程作为支撑,2020年,学校将推出校务网手机客户端,让师生拥有更好的体验。考虑到为下一步“跑改”工作推进提供技术支撑,学校还与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宁波智慧校务研究开发中心,校企携手共同致力于优化信息化建设、“一站式校务服务”项目的研发。

以“跑改”为撬板,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周国明说:“高校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核心是什么?是倒逼。倒逼管理部门改变自己,而不是让师生来适应我们。‘最多跑一次’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不跑’是我们的方向。‘最多跑一次’改革,对我们的治理,是一种倒逼。”

随着“跑改”工作的推进,学校的行政办事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办事时间不再受限,很多业务已经实现24小时办理。原来部门之间扯皮推诿的情况明显少了,因为前期的多次磨合,职责都非常明确了。“高校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仅仅是精细服务师生提高工作效率,更是优化岗位职责提高治理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校纪委书记、“跑改”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徐建春说。

而相关办事人员也习惯了给自己加压。在确定事项办结时间的时候,工作组和相关部门会进行多次讨论,一件从前7天能完成的事项,大家会去评估3天是不是可以、1天是不是可以。

“跑改”工作的推进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部门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和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如果信息化平台做得好,一天的到课率,通过校园显示屏完全可以知道。教室的使用情况、教师的职称状态等,都可以实时呈现。这些不再需要数据申报,而变成数据的采集和感知,也是我们未来的努力方向。”副院长吴向鹏介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我们希望借此机会推进学校管理的优化,治理体系的提升。‘跑改’工作发挥了它的撬动作用,让我们看到了效果。”

办事效率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让全体师生越来越有获得感,教师们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书育人中。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