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又到考试季。高校校园内,自习室、图书馆“一座难求”,人满为患,占座大战往往“打”得不可开交,抢座位、保座位几乎成了一些学生每天的必修课。
也许是从学生抢座大战中看到了商机,一段时间以来,付费自习室开始在各地流行起来。它们主要开设在一、二线城市内,营业时间通常是早8点到晚11点,也有通宵服务,收费则以小时计,还有包夜服务的。付费自习室的消费对象相对固定,以高校学生为主,大都是为了考研、期末复习等,需要找个安静、舒适、方便的自习场所。
按照常理,大学生自习都是在学校的自习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而付费自习室引发学生热捧,实则折射出高校相关服务的不足,值得反思。
高校自习室、图书馆的困境一方面在于座位数量不够,排队时间长,设施条件简陋,聊天、吵闹、谈情等噪声干扰过多,抢座、占座、霸座现象严重,经常引发纠纷冲突,甚至为了抢座上演全武行,令人很无奈。另一方面,高校管理和服务又跟不上,没有相应地增加自习座位、改善自习环境,缺乏高效率的座位预定系统等,体验感很差。
相比之下,付费自习室普遍采用智能系统管理,消费者可通过App下单,自主预定学习时间和座位,没有抢座、霸座之扰,硬件设施完备,座位之间隔开,配置电源插座,禁止噪声干扰,安静舒适,沉浸式环境有助提升学习效率。可见,正是在高校自习环境欠佳的情况下,付费自习室才应运而生,受到广泛欢迎,并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参与,俨然成了一个热门赚钱项目。
不过,付费自习室的消费也不低。如果平均每天在自习室学习的时间为6~8小时,按照自习室最低每小时12元的收费标准,每天也要消费近百元,一个月下来,少则要花掉数百元,多则数千元。可见,对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这笔自习费用肯定会挤占日常生活费,有时还需向家长额外讨要,无疑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自习室是学生学习的刚需,高校应尽力满足学生合理的自习需求,让他们享受到安静舒适的自习环境。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为解决自习室占座情况,近年来不少高校都做了尝试,如:推出结合校园卡的座位管理系统,试行用校园卡预约自习室座位,还可举报占座情况;启用App手机座位管理系统,学生通过扫码就座、座位预定两种方式来获取座位。此外,也有高校把一些闲置教室利用起来,开辟更多的自习室供学生使用等。
付费自习室的不断涌现,对高校来讲,是一面服务的镜子。希望越来越多的高校能积极反思,并努力改善学校的自习环境,提高软硬件设施,加强自习管理和服务,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