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蓓燕
8月炎夏,烈日当空。此时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化精密制造实训中心一片忙碌,这是学院即将竣工验收的国家级产教融合项目。6个厂房里,一台又一台崭新的设备被搬入其中,在社会资金投入下,设备中甚至还包括大型客机和直升机。
戴着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章跃洪正汗流浃背地仔细检查设备。这位在制造业领域耕耘了16载的年轻人,如今已是校园里人人皆知的“大师”,还担任了金职院液压动力研究所副所长。
家在金华北山农村,章跃洪读的是金华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后他进入一家企业做学徒工。那时,他喜欢上了数控技术,一有空就捧着厚厚的数控机床说明书反复琢磨,边做笔记边在机器上捣鼓。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他拿到了亚军,因此被破格评为浙江省首批数控高级技师,金职院也将他作为特殊人才引进。
“在学校里干了半年多,学到的东西超过企业里好几年学的。”章跃洪说,特别是在德国的培训,令他对“严谨”一词有了更深的体验。回国后,他时常告诫学生,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千万不可图省力,否则一步错便前功尽弃。“章老师教过的学生,做零件时都会先标孔画线,然后再钻孔,虽然步骤比别人多了一步,但做出的成品精度却更高。”毕业生陈剑波如是说。
在企业真刀真枪干过,章跃洪深知比赛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他直接把办公桌移到车间的设备旁,独创了“育儿式”技能竞赛训练模式,放弃4个月的休息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蹲守在实训室,夜以继日地指导学生训练。
正是凭借这份匠心,他带的学生竞赛成绩斐然。2008年,夺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实现了金职院的历史性突破。10余年来,他指导学生多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荣誉。随着“育儿式”技能竞赛训练模式在全校的铺开,金职院连续3年位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项数和奖项总数全国第一。
这些年,金华推出“机器换人1168工程”,借此促进劳动密集型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章跃洪敏锐地觉得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很快,以他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学院机械制造、数控、电气自动化各专业的高级技师一同组成研发团队,为当地企业提供专用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服务。
在帮一家农用机械公司设计出打孔技术一体化设备后,该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操作工从8个人减少到1个人,一下子缓解了人工不足的压力。“这是一个发展空间很大的行业,存在很多技术空白等我们去填补。”章跃洪说,从做单个的零件到最后把一整台机器做出来、卖出去,虽然工艺难、耗时费力,但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虽然是暑期,但在金职院数控实训车间里,每个工位上都有师生在操作练习。车间一角,工作室成员李思达老师受一家企业委托正在组装一台设备,共同参与的有学生,也有企业职工。他告诉记者,章跃洪很早就在学校里开设了“回炉班”,并担任导师,为有学习需求的企业职工提供回炉再造的机会。
如今,章跃洪的工作室已成为金职院进行社会技术服务的一块招牌,每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50项,更培养了10多名“浙江省百千万技能领军人才”“浙江省技术能手”“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前不久,他还被授予了“浙江省担当作为好干部”荣誉称号。他说,把技术传承给更多的人,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受益,是自己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