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28日 星期

抓住游戏事件中的教育契机


□陈雯骏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做什么?当幼儿游戏时,教师又该为其提供怎样的支持?不久前,笔者执教的大班幼儿在开展“野炊”活动时发生的一个游戏事件,不仅引发了本园教师对幼儿日常生活技能培养的思考,也使我们意识到,教育契机就发生在幼儿游戏时的细节之中。

“野炊”活动时,有一个小组的幼儿为了搭建“灶台”而需要借用幼儿园“庭院游戏”里的材料——吊锅。然而,孩子们从箱子中取出的吊锅并不是他们预期的那样完整,而是被拆开存放的。除了吊顶外,有长短不一的支撑杆和大小不同的连接口,需要他们动手进行组装。看似简单又日常的材料,却让小组中的3个男孩犯了难,他们花了近20分钟也没有组装成功。他们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一是分不清对接口;二是不会拧螺丝;三是组装顺序混乱。尽管屡屡受挫,他们在游戏中依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第一,长时间投入,男孩们全程专注地蹲在地上反复尝试,共同探究。第二,败而不馁,虽然从一开始就问题不断,但始终没有人中途退出,同伴合力朝同一个目标不断尝试。

这一游戏事件背后蕴藏着不容忽视的教育契机。“野炊”活动需要幼儿自己“搭灶”“烹饪”“洗碗”等,这些无不考验着幼儿的生活技能。为了让男孩们能够继续探究,教师提议把吊锅的材料借回教室。于是,原本由几个男孩遇到的困难渐渐转变成大部分幼儿的兴趣,因而生成了科学活动“好玩的螺丝和螺母”。活动结束后,教师把吊锅的材料投放在班级科探区,供感兴趣的幼儿自主探究。随着孩子们的兴趣日渐浓厚,他们开始主动收集生活中不同型号、材质、样式的螺丝或者具有螺纹功能的材料,并分类摆放在班级科探区。多元化的材料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经验,他们还学会了使用扳手、起子等工具修理破损的玩具。

从小小的游戏事件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对组装吊锅充满了探究兴趣。然而,他们对生活中本该常见的螺丝、螺母表现出的“零经验”,反映其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关体验的机会。为何会出现男孩生活技能弱化现象?男孩何以在班级中甚至整个幼儿园的大环境中面临教育劣势?其一,相较而言,女孩更容易获得教师、同伴的认同以及自信心的满足,久而久之,男孩的游戏天性就会被束缚;其二,一些游戏设计“重女轻男”,尤其是女教师在设计和组织游戏时往往出于安全顾虑,更偏向于设计一些较为安静的游戏活动,这使得很多男孩的游戏需求得不到满足;其三,男孩感兴趣的游戏材料投放较少,班级活动区中阅读类、美工类、益智类等游戏材料居多,而户外活动中的游戏材料和场地也显得较为单一。

对此,教师后续做了一些改变。首先,完善儿童观。面对一个班乃至更多幼儿,教师往往容易“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忽略一些幼儿的个别化需求。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必须要考虑每个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性别产生的差异,做到“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其次,调整课程内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关注“男孩品质”,有针对性地组织阳刚体验活动或是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内容。再者,优化材料投放。在幼儿园进行玩具材料采购时增添“平衡自测表”,做到材料种类的多元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