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玲玲
“衢州援疆教师们来了以后,上学期期末考全校平均分进步了11分,校风学风明显改善,还有学生主动要求转学过来。”乌什·衢州小学副校长阿丽亚说,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去年8月,衢州派出了第九批共22位援疆教师,他们全都来到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其中,18位教师组团服务,集中援建乌什县第一小学,启动全链式教育援疆新模式,学校也因此更名为“乌什·衢州小学”。
18人团队中集结了衢州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等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其中7人拥有中层及以上教育管理经验。进校后,4人担任校级领导,6人担任中层干部,6人担任班主任或年级组组长,实现了从一线教师到学校管理层的全覆盖。
来之前,教师们就做足了心理建设,但学生的学习基础仍令他们吃惊:成语基本靠猜,没有量词概念,笔画、笔顺和语序等不规范,学生在课堂上“坐不住”“听不懂”“跟不上”是普遍现象。“学生在学习国语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读不准’。”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方平担任副校长,他发现国语发音不准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对字词句的理解与读写。
从激活学习兴趣入手,语文教师汪瑞萍通过图片、故事、儿歌等形式,把课本知识具象化,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会听课、爱上学习。而针对学生国语发音不准、缺乏文学积累等问题,方平在读写中引入手势,并逐渐发展、完善成一音一调一手势、一诗一词一曲调、一读一写一腔情的“九一教学法”。后来,这种教学法还推广到了整个乌什县。
“王老师上课很有趣,他从来不凶我们,还经常表扬我们。”学生谢依代·居马洪说自己最喜欢王炤老师和他的语文课。语文教师叶秀珍则成了六(4)班学生心目中的“女神”,孩子们说:“叶老师经常会和我们分享课堂外的知识,给我们讲伊索寓言,讲衢州小朋友们学习的故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课堂氛围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们沉浸在课堂中,成绩进步很快。尤其是汪瑞萍所带的一(3)班,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还取得了语文成绩全县第一的好成绩。
教法新颖、节奏流畅、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乌什·衢州小学的课堂成了乌什县全体中小学教师心目中的典范。援疆教师在前面上课,教室后排经常坐满了从各地赶来听课的当地教师。汪瑞萍每次上新课,她的3位徒弟哪怕调课也要来听;数学教师余立新每次上完课都会跟徒弟们探讨“课堂为什么这样设计”“要注意哪些细节”等问题。为帮助乌什培养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他们先后组建起了青年教师成长驿站、骨干教师成长驿站和班主任成长驿站三大平台,每位援疆教师都带了两三名徒弟。
每到周日下午,各大“驿站”都会准时向校内青年教师和校外工作室成员开放。新教师们成长很快,去年有5人代表乌什县参加阿克苏地区教学比武,获得了1个第一名、1个第二名和基本功比赛三等奖,刷新了乌什教师参赛的最好成绩。今年4月,该校又派出20位新教师参加县级比赛,共有16人得奖,其中包括7个一等奖。
担任乌什·衢州小学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援疆教师还承担了顶层设计、文化植入、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管理方面的指导与培训任务。他们引入“衢州有礼”文化,创编了“一日九礼”新三字经,设立了“九礼道德银行”,组建了“红领巾文明监督岗”,致力于培植引人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将学校打造成一所当地最有礼的学校。
“援疆教师来了之后,就像火苗一样燃烧了起来。” 马文海是乌什县第二小学派到乌什·衢州小学挂职的副校长。他说,要将在这里学到的管理经验带回学校,让衢州经验辐射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