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5月22日 星期

“评价即学习” ——学生评价新趋向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王烨晖

学生评价是有效落实教育目标、促进教育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是“闭环教学”的关键环节。一方面,科学的学生评价是衡量教育政策效果,研判课程教学质量的“体检仪”,能够直击教育过程的薄弱环节,为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科学的学生评价是引导教育发展的“导航仪”,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发展核心能力中发挥先导作用。

从国际视角来看,在经历了“对学习的评价”和“为了学习的评价”两个阶段后,“评价即学习”的理念已成为当前共识。

在“对学习的评价”阶段,学生评价旨在通过测验或考试考察教学效果,检查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传统的学生评价理念将评价与教学本身视为两项独立活动,主要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简单、直接的量化比较获取最终结论,无法发挥评价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为了学习的评价”则旨在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无论与教学的关系、评价主体以及评价内容都与“对学习的评价”相一致,但在评价手段上强调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过分注重质性分析在获取评价结果中的作用。

“评价即学习”强调评价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强调评价与教学的一体性,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等高层次能力,评价手段多元化、弹性化,评价结果并不是评价活动的重心。“评价即学习”并不是对前两者的否定,而是对两者的批判性发展:评价不只针对学习结果,更体现在学习过程之中,强调评价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评价即学习”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以学生为本,倡导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国际评价理念的转换与更新,为我们如何科学开展学生评价活动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面向未来的学生评价以诊断与发展为主要目标,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将其各自的教育目标转向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中成功生活、完满地实现自我、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并能推动社会的健全发展的人。在这种面向未来发展的教育目标引领下,学生评价不再过分强调评价结果,更注重过程,强调与学生自我进行比较的发展性、增值性评价,强调个体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评价目标是科学开展学生评价活动的“牛鼻子”,贯穿评价活动的各个环节。在制定学生评价目标时,要体现两个面向:第一,确定学生评价的诊断性目标,以学生评价结果回应教育发展过程中某些关键或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确定学生评价的发展性目标。学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因而,评价目标要引导教育工作者关注学生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中所必需的素养。

二、面向未来的学生评价从多角度、跨学科视角出发,多措并举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为适应科技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纷纷启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高质量人才。各国的人才培养目标已从单一的知识、技能转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关注跨学科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生活所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以实现从分科教学、学科学习向学科融合、协同育人的转向。

面向未来的学生评价不应仅局限于智育的测评,更要从学生全方位发展的视角出发,从多角度进行内容指标设计。即便是智育的测查,也不能仅局限于分科分领域的传统测试视角,要从学科融合的视角出发,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估。为了保证测评内容的有效测查,应根据不同评价内容合理安排评价方式,多措并举,统筹量化与质化两大类评价方式的合理与综合运用。

三、借力信息技术,进行智能化评估,实现个性化学习。由信息技术的引入所带来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变对学生评价产生了深刻影响。传统的纸笔测试已经无法实现对部分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性素养的测评。相比于纸笔测试,基于计算机、互联网的测评实施成本更低、数据收集效率更高、人为因素的干扰降低,还能收集到比纸笔测试更加全面的诸如反应时间、解题思维等过程性信息。为实现对学生的准确测量与评价,体现德智并重,跨学科领域,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综合目标等特色,要充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云技术等现代化测评手段,根据学生在任务中的过程性表现和成果对其进行智能化评估,生成诊断性评价报告。并基于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特点生成个性化学习路径,实现个性化学习。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