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5月13日 星期

专业型硕士岂能办成学术型硕士的“缩减版”


□熊丙奇

中国教育在线最近发布了一份《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其中指出到2017年专业型硕士在硕士研究生总量中占比为56%,达到40.2万人。自2009年以来,专业型硕士规模首次超过学术型硕士。

与专业型硕士规模占了硕士研究生培养“半壁江山”形成对比的是,专业型硕士的位置在不少大学生那里却是有争议的。一些学生认为,专业型硕士是学术型硕士的“备胎”。当考不上名校学硕的研究生时,专硕便成为进入名校的另一条途径。

为什么专业型硕士会给学生这样的印象?这和目前高校在专业型硕士培养上特色不突出有关系。部分高校专业型硕士的师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同专业学术型硕士培养并无多大差异,办成了学术型硕士的“缩减版”。

实际上,发展专业型硕士教育,是我国进行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到2015年,我国专业硕士和学术型硕士的规模比例就要达到1∶1。发展专业型硕士教育,对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十分重要。在大力发展专业型硕士教育之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均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然而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学术型人才,而且学校的师资也难以培养那么多高质量的学术型人才。培养专业型硕士具有现实意义。

同时,我国发展专业型硕士教育,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也是借鉴欧美国家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在欧美国家,硕士研究生教育,并非“终结教育”,而是“过渡教育”。所谓“过渡教育”,一是为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进行“职业化”教育服务,二是为部分人才选择博士教育服务。因此,欧美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重要目的之一是开展高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模式下,会对学生进行一到两年的特别重视实践的课程教学,学生完成课程学习,获得足够学分就毕业,不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也不要求撰写学位论文。

当下,要提升专业型硕士的培养质量,需要高校对这类教育形态做深入的研究。一方面,高校要在重视研究生规模发展的同时,对内涵建设有深入的认识。要形成专业型硕士教育特色,需要在师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走出一条不同于学术型硕士的培养道路,需要学校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像对待学术型硕士一样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要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性。专业型硕士教育某种程度上其实是面向职业发展的教育,侧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以往,职业教育普遍被大家作为教育类型来理解,而没有上升到教育层次的高度。高校需要抛开固有观念,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索专业型硕士的特色培养之路。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