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澜
前不久,在浙江对非经贸合作交流会上,由浙江师范大学中非经贸研究团队参与编制的《浙江省加快推进对非经贸合作行动计划》(2019—2022年)正式发布。这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的地方对非经贸合作计划,因内容翔实、贴近民生,深受广大商会和企业代表的一致好评。
从理念到蓝图,从现实到未来,作为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交会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多来,浙江是拓路的先行者、创新的实践者、开放的合作者、成果的收获者。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全省对外开放大会上强调,要从青年入手、从学生做起,把教育合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事实上,近年来浙江教育也发力“一带一路”建设,助推实施国家战略。
擦亮“留学浙江”的金名片
“我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导游带团技巧和艺术、市场营销、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回国后我想当一名旅游业培训师,帮助更多国人就业,搭上华人东南亚旅游热的顺风车。”在去年6月第三届“一带一路”产教协同高峰论坛上,东帝汶留学生代表拉莫斯·宾通·娜塔莉亚·格雷迪对自己的浙江留学生活连连点赞。
推进留学、培养人才是“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内容之一。2018年,我省高校外国留学生超过3.75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1.6万余人,且实现学历留学生比例过半。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蓝晶晶说:“留学生人数的快速增长,正是浙江城市魅力和教育吸引力与日俱增的真实写照。”
为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子来浙求学,2016年起,我省还专门在“浙江省政府来华留学生奖学金”中单列出500万元,用于招收这些国家的留学生,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人。
“酒香也怕巷子深。”我省高校还组团出海,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子抛出“橄榄枝”。2016年以来,省教育厅和省商务厅通力合作,每年组织我省高校携手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先后到格鲁吉亚、捷克、西班牙等国举办浙江国际教育展,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前来咨询,极大地扩大了浙江教育的影响力,为优秀生源来浙江留学提供了便利。
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卢正中说,政府部门搭台,高校抱团唱戏,直接参与到境外成熟教育展会,是让当地学生了解浙江教育、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有益途径。
与此同时,我省高校还积极承办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研修培训。商务部认定的首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累计举办职业教育和港口、汽车、工业、商业文化等领域的培训班115期,为116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650名产业界、教育界官员及院校教师,学员遍布五大洲。2017年,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也在宁波诞生。宁职院校长张慧波表示:“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职业教育也要‘相伴相生’跟出去,一炮打响‘浙江职业教育’的名号。”
建设浙江文化的窗口驿站
去年10月,浙江外国语学院开出了全省首个土耳其语专业,并邀请国内唯一一位土耳其语专业教授沈志兴加盟。校长洪岗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可以用英语等通用语言进行一般沟通,但想真正走到当地民众中,真正了解周边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增进彼此的感情,还是需要用当地民族语言沟通。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近年来,我省积极结对海外姐妹学校、洽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外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和特色课程群建设,把学校打造成“一带一路”建设的先锋站。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