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汪 恒
北京交通大学不久前发生的实验室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结果令人痛心,同时也再一次敲响了安全警钟。把控校园实验室安全风险、避免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已成为当前高校安全工作的重点。
在安全管理领域,有一条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即重大事故并非孤立发生,背后往往都有很多隐患和轻度事故为前兆。事前预防、及时发现隐患比事后应急更为关键。那么,我省高校在加强实验室安全防控上有什么举措?日前,记者走访了省内多所高校开展了调查和了解。
摸清监管“漏洞”
实验室安全管理其实早已有规可依。早在2013年,教育部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同年,省教育厅也出台了《浙江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目前,我省高校都已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关键在于执行与落地,实施精细化管理。”省教育厅校园安全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让规章制度不流于文稿或只挂在墙上成了破解实验室安全监管难题的重要一步。
危险化学品处理不当是实验室安全最主要的隐患。“高校实验室里,化学品种类多、相对剂量小,但能接触到的人员数量多。”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樊冰介绍。在她看来,如果能给实验室的危险因素做“减法”,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风险。杭电从6年前开始筹划高标准的化学试剂库建设。给化学用品“安个家”可没那么容易,需要充分考虑各个种类的特性和存储条件,从选址、建筑材料选用、尺寸设计、设备安装,到安全防护标准等都有细致的要求。试剂库已于2018年完工。接下来,学校还打算建立化学品的配送制度,通过特种运输车辆进行化学品的“上门”送货和回收,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隐患。据了解,近日省教育厅和省住建厅将联合发布《浙江省高等学校化学试剂仓库建设规范》。
如何让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周期中都能处于受控状态,让它们的去向“明明白白”?浙江中医药大学2016年开始推行危险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这种制度下,教师的化学品采购必须通过采购平台,如果化学品属于危险品类别,立刻会被系统识别出来。涉及大量危化品的,需要教师告知用途。同时,校方还要求供应商具备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并提供具有相关资质的运输方。“教师不能为了图方便,私自购买并让人送进校园。安全和方便经常是矛盾的,要把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该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实验室管理科陈亮介绍。不仅如此,每个药品瓶还会配上相当于“身份证”的二维码,可以查到归属人。化学品回收时,会有专人清点和对照化学品的使用、入库记录并核验是否有报废。
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管还是个专业味十足的领域。教育部2013年曾发布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部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目录,相关内容多达154条。如何确保高校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切合实际需求?浙江大学对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的指标进行了多年研究,形成了一套准确高效的实验室安全管理系统。其成果《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还成为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依据。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科研教学的主要场所。不少高校的实验室数量从百余间到上万间不等,如何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浙江中医药大学把校内446间实验室按照涉及危险元素的多少分成了ABC三类。其中危险元素最多的A类共有90多间。这部分实验室的安全就成了监管的重中之重。杭电则采用事故树等方式分析各类实验室事故的源头,如易燃易爆气体火灾爆炸事故共有19类原因,据此再重点排查实验室安全隐患。据介绍,接下来,我省将出台校园危险源管理办法,将从源头对高校的各类危险进行整体监管。
“做实”安全教育
如果对省内外高校实验室的常见事故起因做一番梳理,会发现不少都是一些操作细节问题,比如气瓶没有按规定固定、浓硫酸放在高处、没有按规定使用防护设备等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举动。“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中98%都是人为原因。”浙中医大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王辉直言。认为“管安全是多此一举、事故离自己还很遥远”的侥幸心理仍然存在于一些高校师生当中。
随着近年来高校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很多高校开始把实验室安全教育作为新生教育的一部分,并推出了实验室准入考试。“就像开车上路前要有驾照,进实验室前也要通过实验室安全知识考试。”浙江理工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汪进前表示。该校的准入考试题来自于有数千道题目的题库。目前每次考试都有10%左右的淘汰率。不合格需要参加补考。王辉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尝试开出实验室安全的选修课甚至必修课。“我们要努力把以前的‘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王辉说。杭电教师还编发了《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将300种最常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防护措施、事故应急办法详细呈现出来,供师生手边参考。
高校实验室安全难控的另一个因素是人员的流动性。比如高校里普遍有“准研究生管理漏洞”,就是一些已考上研的学生提前进入导师的实验室参与相关实验。因为学籍的问题,校方往往来不及开展安全通识教育。“这类情况更需要强调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下沉’。要把牢进实验室之前的安全教育,同时要针对单个实验室具体会碰到的安全问题开展安全教育,再细化都不为过。”陈亮说。例如,在该校的动物实验中心,负责人会在题库中列出如“屏障环境空气洁净度指标”“哪种动物易对青霉素注射过敏死亡”等具有针对性的操作安全问题。
“似乎有人在管,但谁都管不到位”曾经是让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缺位的重要原因。为厘清其中的责任关系,教育部201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等原则。以此为依据,高校纷纷出台多级安全管理体系,相关责任人均需签订安全责任书。“安全不是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多部门的协调联动。”王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