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两会进行时。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刘岩已经是多次上会的“老委员”。她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带来了三个提案,其中一个是关注中小学生课桌椅高度调整的。她建议,北京中小学校尽快调整课桌椅高度,与学生身高匹配。
刘教授的建议是基于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报告提出,学生看书、写字使用的课桌椅高度与其身高不相匹配是儿童近视的因素之一,而数据显示,北京市超四成中小学生课桌椅高度从未调整过,不合适的课桌椅会对学生的坐姿、视距等近视发生相关因素造成很大影响,进而导致视力不良。
可以说,刘教授是借北京市两会,将此前疾控中心的建议提升为提案,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实,根据目前课桌椅的设计(大多有自动调整高度的手柄),调整课桌椅高度并不需要额外的成本支出。
可为何这么简单的工作却有很多学校没有做到呢?这既是因为缺乏统一的规范要求,也是因为很多学校对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教室美”的认识有偏。
据统计,北京市中小学生总体视力不良检出率是58.6%,处在较高的水平。影响学生视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室环境不佳也是重要原因,而这部分因素,是完全可以尽快改善的——比给学生减负容易多了。
像课桌椅高度调整,可谓举手之劳,但举手之劳都没有做好,值得反思。
超四成中小学生课桌椅高度从未调整过,很大的可能是学校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孩子的身高变化,导致课桌椅高度已经不适合但不调整。
这就是更深层次的育人理念问题了。我国中小学的课堂,大多还是围绕讲台的秧田式布局,学生排排坐,这是以教室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讲授模式。
而欧美发达国家中小学校的教室布局,很少整齐划一,有的分区域布置,有的根据不同上课任务自由调整桌椅。教室的多元化布局,也体现学校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因此,对于中小学课桌椅高度调整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明确调整规范,要求每所学校必须一个学期根据孩子的身高变化调整一次,最好能做到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性化调整。学校课桌椅调整可纳入对学校预防学生近视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建立报告制度。
作者:熊丙奇
《新京报》2019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