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9年1月14日 星期

郝铮:做善讲中国故事的留学生“辅导员”


□本报记者 汪 恒

90后的郝铮在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管理着一个“小小联合国”。

郝铮是财会学院的留学生管理部副主管,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和留学生打交道。财会学院的留学生来自非洲、大洋洲、亚洲等几大洲,虽然只有70多人,但挑战着实不小。经过近两年的摸索,郝铮在工作中找到了一套自信传递中国文化、提升沟通成效的方法。

“刚来的时候感觉压力挺大。”郝铮说,一些学生的纪律意识淡薄,怎么说都不听。这些学生中,年龄最大的和郝铮相仿,最小的要比他小10岁。除了一遍遍提醒,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走上这个岗位第一年的寒假,学校里的中国学生都回家过春节了,不少教师也回去了,校园里只剩下一群“孤零零”的留学生。郝铮听说学校的国际教育学院主办了留校国际生新春团拜会,就带着留学生前往参加,一起包饺子、写对联。郝铮发现,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留学生很有兴趣。

此后,郝铮便经常带学生参加体验中国文化的活动。茶道协会、丝绸科技体验、特色小镇等活动里都有了留学生的身影。郝铮在给他们介绍中国文化习俗的同时,也不忘穿插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待人接物的理念。“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了解得越多,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学生成长的文化环境,就能真正领会中国社会和大学里的一些规范和纪律。”郝铮说。刚入学时,一些留学生对评奖评优的事情很介意,在学习上不愿意帮助他人,各自为政。郝铮就跟大家讲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故事,鼓励彼此相互合作。此外,他又从学院里找来一些成绩优秀、对英文交流有兴趣的中国学生来辅导留学生,同时在评奖评优环节,对有帮助过他人学习的留学生给予适当倾斜。

郝铮还努力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他的鼓励下,留学生里成立了学生组织,建立了社团,大家有了共同的兴趣点,更有凝聚力了,同时也方便了和中国学生的社团交流,丰富了生活。

给留学生做“辅导员”的经历也让郝铮有了特别的感触。“外事无小事。不要为了省事而走捷径,要按规章来处理问题。”留学生的作息时间和中国学生有差异,一到晚上郝铮手机上的消息就不断蹦出来,有时候到了半夜才会安静下来。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像郝铮这样的既熟悉中国高校管理事务又有国际化思维的年轻人越来越被需要。“希望这些留学生能顺顺利利地度过在浙商大的求学生活,充分感受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受益者,以后变成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郝铮告诉记者。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