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蓓燕
最近一个多月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沈天几乎每周末都“泡”在招聘会里。他不急着签约,就喜欢这样慢慢地找,“倒不是怕找不到,而是希望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福利待遇优厚、发展平台宽广的工作”。
从10月中旬我省各大高校陆续启动招聘会以来,记者走访发现,持有和沈天一样心态的“慢学生”还真不少。他们表示要多看一看,不在意多等一等,期待找到一份高质量的工作。
12月8日在杭州人才市场举行的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并不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但沈天还是去了,背包里装着20来份打印好的个人简历以及一些证书奖状。其中,个人简历仅一张A4纸,正反面印刷,上面重点罗列了他在校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和校外实践经历,还有一段他对自己职业规划的简单描述。
记者跟着他一同前往,发现他并没有“海投”,而是先和用人单位交谈,特别询问了给出的岗位未来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一番攀谈后,他总共只递出了3份简历,其中有两家是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另一家为事业单位。他说,就自己所学的专业而言,去企业发展空间会更大,但家人更愿意他去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先观望着吧,反正离毕业还有半年”。
杭州师范大学师范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杨璐也是这样的观望者。她告诉记者,今年的招聘会似乎来得比往年早,有的地方教育局还带着校长来现场摆摊招人。提供的岗位多,当然一些学校的门槛也不低。杨璐坦言,自己青睐那些知名的公立学校,毕竟有编制,而且那里优质资源集聚,入职后能力提升会快一点,但假如没有特别合适的,她准备过了年安心复习考研。
相比学生的慢心态,今年用人单位确实感觉比往年着急。虽然年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招聘会现场设摊,但今年中国烟草杭州公司还带了省内各分公司的负责人进场,提供的法务和财务类岗位,毕业生转正后年薪可破10万元。优厚的薪资条件确实吸引不少毕业生投出了简历,但一些人得知工作地点是在杭州以外时,又开始犹豫了。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农林水利类专场招聘会上,来自绍兴的一家园艺企业负责人几次拉住一名递了简历后打算离开的学生,告诉对方只要做出好的业绩,年薪可以自己提,甚至可以获得公司的股份。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确实拿出了实打实的诚意,起薪还比去年提高近1000元,就是想吸引优秀学生特别是有科研能力的学生加盟,但他们好像都不着急,“这让我们更着急”。
“急单位”遇上了“慢学生”,对于招聘会上出现的这一幕,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就业中心副主任彭萌萌表示,现在的大学生求职时越来越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会关注工资水平、离家远近、城市文化、企业规模等,更会考虑当下的发展和未来的成长潜力。再加上,近年来省里和地方都出台了许多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使得他们的就业选择面越来越广,因而出现了大批观望者。
也有高校辅导员分析说,95后大学生更关注自身内心感受,他们普遍持有一种“开心比工资更重要”的心态,所以在就业时会更倾向选择体面的工作。此外,浙江的一些学生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着急子女毕业后马上就业,这也让他们在就业与不就业之间徘徊起来。有的干脆选择考研,认为研究生毕业后或许能等到更合适的就业岗位。
对此,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刘建长表示,学校要重点培训准毕业生们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了解社会与自身需求,找准定位,提前对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做好了解,做足准备。今年,该校就对所有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摸底调查,并从“就业动员、就业形势、礼仪课程、简历制作、心理辅导”等层面开设课程,指导学生摆正心态,早就业,就好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