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

思维导图激发中低段学生口语表达兴趣


□长兴县实验小学 李 倩

刚开始学习英语时,学生往往有听不懂、不愿说、怕出错等心理障碍,出现教师说得多而学生说得少的尴尬局面,但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说、做中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容易记忆、将抽象信息高度组织化,以彩色图片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资源;具有新颖、生动、直观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现,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信息量加大,知识密度增强。小学教师使用图片及简笔画技巧,在课堂上善用、巧用、活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为心态消极的学生消除开口说的心理障碍

学生口语表达机会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积极性机会,学生会说,从而由自我建立自信心促使学生主动争取口语表达机会;另一方面是消极性机会,就是教师点明由某某学生来回答。笔者在听课过程中发现,积极举手的学生获得的口语表达机会更多些,教师则更容易关注到那些性格活泼、能带动课堂气氛的学生。这样一来,课堂口语表达锻炼机会出现“马太效应”,自信活跃的人获得的机会多,胆小缄默的人获得的机会少。

教师要尽可能转化那些心态消极的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口语表达产生兴趣,在一次次开口中,缓解甚至消除心理障碍,愿意说,不怕说错,并从此获得自信心。

对于中低段学生而言,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形式,更容易使他们感受到英语课堂轻松的氛围,将注意力投入到生动、有趣的图片中去,从而解除紧张情绪,产生试着说一说的冲动,打破哑巴英语的习惯。

二、挖掘学生潜力,提升核心素养作用

传统教学要求遵循概念到概念的思维模式,而思维导图可以将各种零散思维和想法融会贯通成一个系统,允许学生自由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进一步提升以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和思维品质为中心的核心素养。

笔者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以下是课堂实例:

1.以思维导图为载体的单词教学,让学生爱说单词

单词课教师一般围绕着单词来教,教师领读示范后让学生来读,过程比较枯燥,学会后也较多反复操练,久而久之,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也随之降低。要让单词活起来,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维导图帮助下自然地去运用这些单词。

例如,笔者在教学PEP新版三年级下册Unit2 My family Part B Let’s learn一课时,为学生描绘一张家族图,将语言知识趣味化。

目标是复习单词“family家庭、father父亲、mother母亲、sister姐妹、brother兄弟、grandfather祖父、grandmother祖母”,能用“Hi, I’m...This is my family. Look, this is my...”来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由于每个家庭并不都包括这些成员,所以复述时,学生在没有语境支持下,是不会完整地表达的。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家族中的一员,比如orange家族,那么学生就想象自己是橘子,画一画橘子家族,并上台来介绍。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想象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由于每个学生想象的中心人物都不相同,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家族,比如铅笔家族、彩虹家族、花儿家族,冰淇淋家族、苹果家族、熊猫家族等。随着中心人物更换,表达也就随之更换。

2.以故事为载体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系统会话

生动有趣的故事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故事为载体,将英语对话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教授给学生。中低段学生对童话故事和绘本故事都十分感兴趣,教师何不“投其所好”?整理出本文中的重难点,并铺设在有趣的故事里,展示在黑板或者课件中,让学生重复演练,将句型知识点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

笔者在教学PEP新版四年级上册Recycle2时,尝试引用圣诞老人的故事来教学。

经故事改编,笔者将圣诞老人和驯鹿迷路的故事放置在Mike家里,让好朋友帮助Mike一起找人,在找的过程中,重复使用目标语句Is he/Are they in the...?询问“在哪里”。当他们遇到Mike的家人,一起打招呼过圣诞,并在寻找的过程中,不断复习前三个单元学过的单词和句子。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角色深刻地体会单词、句子的含义和用法,体验国外圣诞节浓厚的节日氛围,巩固旧知识,学习新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欲望。

在拓展环节,还可以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复述和故事改编,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能力。

三、赋予学生一个角色,让其成为课堂教学主体

笔者时常愿意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结合思维导图,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口语表达,体会口语表达的快乐和获得同学赞赏的喜悦。

教学案例是PEP新版Unit3 At the zoo Part B Let’s talk一课。

目标是能运用small、big、long、short、thin、fat和It has...and...句型来描述动物或人物的特征。

解析文本后发现,单元主题为at the zoo,教师带着学生们参观动物园,主体是教师。那么,如何转换主体呢?通过解读单元目标和主题内容,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曾经参观过动物园,故确定课堂上可以设置游览动物园场景,让学生来当一回小导游,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动物园和各种常见动物(如已学的elephant、monkey、giraffe、panda、bird、bear、tiger、lion等),让他们来解说这些动物的特点。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的表达热情一下子被点燃,课堂上大家争着要当小导游,整节课师生仿佛真的置身于动物园内。学生在当小导游的过程中,体验到英语运用的美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