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蓓燕 通讯员 周 青
每天上微信群听课打卡,上传学习心得,交流所思所感……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诸暨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数学教研组的34位教师一刻没闲着,尤其是那些以前在活动中从不发言也不愿承担公开课任务的教师也变得越来越活跃。
在诸暨市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陈九平看来,强教必先强师,“人民对更优质教育的渴求,迫使我们推动教师队伍向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发展”。近年来,该市着眼于每一梯队教师的精准培养,通过夯实塔基、筑牢塔腰、铸就塔尖,构筑起了一座师资队伍建设的金字塔。
教学评比、能力比武、素质大练兵、生涯规划比赛……对于诸暨中小学的教师来说,每学期的活动都很充实。正是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他们扎实了基本功,练就了一身教学本领。为加固塔基,使全员培训更有效,诸暨市教师进修学校研发了校本培训网络管理平台,鼓励每所学校、每个学科组的教师每学期上传校本培训计划,以便进行过程性评价。陈九平告诉记者,这么做的目的是把教师的精力引向教学,去关注课堂和学生,把每一个小问题研究并解决好。
因城区改造等因素,浣东初中一度生源锐减。冷静下来,学校决定把破局的棋子放在教师的发展上。于是,针对学科特点和教师自身实际,该校精心编印了《浣东青年成长手册》,从专业提升、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现代技术掌握、论文写作等方面制定了11项举措,在各类活动中不断打磨。随着教育质量连攀新高,这两年来,浣东初中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招生数也持续增长。
今年,诸暨新增省特级教师6名,实现了大丰收。草塔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徐文凯就是其中之一。谈起自己的成长,她直言离不开“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早在2011年,诸暨市就成立了由48位导师、262位研修员组成的工作室团队。徐文凯说:“借助这一平台,优秀的师资和教育资源被聚合放大,我和学员们就像海绵一样不断汲取养分,迅速成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诸暨全市已有包括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工作室等在内的124个团队,通过导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一批处于塔腰上的优秀骨干教师正在茁壮成长。而为满足教师们更高的培训需求,去年该市引入民间资本,设立弘毅教育研究院,专业提供教师培训、规划咨询、教育评价等服务,推出了一系列培训菜单。
与此同时,诸暨每年还安排300万元,开展“新莲奖”“风荷奖”“风范奖”教师评选,确保不同职业年龄阶段的教师都有机会获得肯定与奖励。 在9月6日晚举行的全市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即将退休的教师杨成学接过“风范奖”的证书后,不无感慨地说:“没想到在即将离开教师岗位之际,还能被同行肯定,我觉得很幸福。”
此外,诸暨还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实施了“走向卓越,领航发展”项目, 采用“行政+高校+中小学”三方协同培养的机制,倾力打造一批教育家型的拔尖校长。如今已在浬浦中学担任校长的胡伟霞告诉记者,在3年的培训时间里,她去过北京、重庆、贵阳等地的多所中学,聆听了多位名师专家的报告,大到对教育的理解,小到对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今年6月,该市又出台了一项对高层次人才奖励补助的意见,规定对荣获省特级教师等称号、在省级优质课等评比以及辅导学生获奖、课题论文优秀者、在教育某一领域实绩突出的教师,都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政策与经费的大力保障下,如今诸暨各地的校园研训变得更加热闹,教师团队建设变得更加扎实,也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师名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