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武怡晗)新学期开学,随着一批批新教师登上各地学校的讲台,我省教师队伍又多了新鲜血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教育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截止到2017年,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约有63万人,比2012年增加了7万余人。
根据省教育厅的统计显示, 近年来我省教师素质不断提高,高学历教师比例增长明显。2017年,全省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的学历合格率均超99%。其中,有98.6%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95.44%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分别比2012年高出6.35和5.88个百分点。
同时,教师配置情况得到了 进一步改善。与2012年相比,2017年的小学生师比由19.3∶1降低到17.3∶1,初中生师比由12.6∶1降低到12.5∶1,普通高中生师比由13.6∶1降低到11.1∶1。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涌现了一大批像陈莹丽、童淑芳、方叶平等的优秀师德典型。
另外,各地在补齐师资队伍短板上也狠下功夫。像温州市认真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年,该市学前教育教师持证率达93.8%,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增量全省第一,大专及以上学历率94.73%,比上年提高8.21个百分点,两项数据均超过了之前设定的目标。该市教育局基教处副处长陈苗介绍说,他们还通过整合在温高校办学资源,采取定向培养、助学金奖励等措施,拓宽培养渠道,从而补齐学前教育师资缺乏这一短板。
针对全社会关注的男女教师比例失衡现象,一些地市还加大了政策供给。从2015年开始,衢州就在全国率先实施幼儿园配备男教师五年行动计划。目前,该市共有在职在岗男幼师139名,学前教育男教师比例从0.07%增加到3%以上。
为让更多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2016年,我省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在宁波,这项计划已经让越来越多的教师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目前约有9500名教师奋斗在乡村一线。 “留在乡村,有期待也更有干劲。”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蜃蛟小学数学教师周卫兵说,他也是宁波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的培养对象之一。
在庆元,如今乡村教师流失率逐年下降,而每年从城区到乡村任教的教师则越来越多,仅今年上半年就有19人实现了交流。“教师津贴、职称评定等政策的倾斜,让农村教师更有获得感。”该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胡春梅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与城区同级别教师相比,庆元最偏僻的东部乡村教师每个月能多领取1126元补贴。
再看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正逐渐显现,他们成了推动“高教强省”的领头雁。据介绍,去年全省高校共培养和引进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教学名师、省特级专家、省“千人计划”等各类高层次人才370名;高校新当选两院院士6人,其中省属高校本土培养1名。“获批博士学位单位和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入选省重点建设高校、获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说起这些年人才队伍建设带来的变化,浙江农林大学人事处处长郑炳松深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