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7月2日 星期

社区教育里藏着文化史和致富经


发挥职成教联盟优势,丰富社区教育课程资源

市民朱金法开了一家婚庆服务工作室,在当地小有名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因为学历不高,朱金法早年还当过泥水匠、干过木工活、做过小生意,他的婚纱摄影技术全是在五常社区学校的计算机培训班和摄影培训班里练起来的。

给朱金法上课的是来自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课程内容与中职课程大同小异,只是换了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像这样,计算机操作、电子商务、会计、机械维修……越来越多的中职专业课摇身一变成为社区教育课堂上最受学员们欢迎的课程,想要通过社区教育“镀金”的市民们通过系统学习,纷纷走上了教练、协警、仓管、会计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岗位,甚至还有不少人像朱金法一样,走上了创业道路。

“职高和成校都开设有大量的专业课和选修课,不仅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还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能够为社区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余杭区教育局职成教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该区作为全省首个“职成教区域联盟”所在地,早已实现了职成教深度融合。其中,余杭区社区学院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共享职成教的场地、师资、课程和行业企业资源,为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助力。

弘扬地域传统文化,锻造镇街社教品牌

翻开《塘栖镇市民礼仪读本》,赫然可见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际礼仪、服务礼仪、公务礼仪和涉外礼仪等内容,这本为塘栖市民量身定做的礼仪读本是塘栖镇“十万市民学礼仪”培训项目的统一教材。近年来,塘栖镇重启“水乡开运节”、举办枇杷采摘节、推出“百米长桌年夜饭”,各类文化旅游活动开展得风生水起,外地游客不断增多,对市民的礼仪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万市民学礼仪”培训项目应运而生。为此,塘栖社区教育中心派出多名专业教师组成了一支礼仪培训师资队伍,还发起了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礼仪知识竞答和广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如此多措并举地扩大“十万市民学礼仪”活动的影响力,有效提升了塘栖镇的人文品位,也逐步影响到周边的街道和乡镇。

同样是在塘栖镇,部分市民至今还保留着栽桑养蚕的传统习俗。为了将这项习俗类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塘栖社区教育中心引领市民们拜蚕神、点蚕花灯、扫蚕花地、烧田蚕、谢蚕花……这是余杭区“百万市民传非遗”项目的生动写照,是继“十万市民学礼仪”项目之后,余杭区社区教育推出的又一个品牌项目。如今,瓶窑竹编工艺制作、乔司莲湘、闲林桦树流星、运河博陆火狮、余杭滚灯等7个非遗项目均已被列入非遗传承课程。

“过去,社区教育和培训更多地专注于实用技能型培训,如今我们的服务项目逐渐向人文素养、文化休闲和产业推进等相关培训教育倾斜,这是顺应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市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的需要。”余杭区教育局职成教发展中心主任包胡凌泰说,让社区教育来承担一部分的文化传承职责,能够有效地扩大传承非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市民参与度。

一方面,中职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师资流向社区教育;另一方面,社区教育中涌现出的能人志士也被各校请进校园,为在校学生开设有趣的选修课。在余杭区商贸职业高级中学“柏海铁艺工作室”里,就悬挂着多幅精美的铁艺画,课桌上还摆放着学生们练习时留下的局部铁艺画材料。这是今年3月该校引进的余杭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年逾七旬的厉柏海大师定期到该校授课,手把手教学生们创作铁艺画。不仅如此,余杭区社区学院还开发了《余杭旅游文化》《余杭民间传统技艺》等校本教材,兼作商贸职高旅服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教材和社区教育中传统文化进社区、非遗传承人项目的教材。

除了像厉柏海这样的非遗传承人走进校园外,一批批优秀的中职教师、成校教师也走上了社区教育的讲台,区域内的优质教师资源也流动起来了。“我们统筹考虑师资需求,将所有教师都打通使用,以确保教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社区学院副院长倪贵忠说,学院的专职教师就常常作为社区教育讲师团成员,参与到“市民素质大讲堂”“农村文化大礼堂”等形式的社区教育工作当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