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卫华
前不久,面向我国英语学习者的首个英语能力测评标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正式发布,并于今年6月起正式实施。作为一把英语教学评价的新标尺,它的意义在哪里?又会对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份量表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把原来评价的“多条线”转为“一把尺”,更具科学性和一致性。量表将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分为“基础、提高和熟练”三个阶段,从最低的一级至最高的九级共设九个等级。
量表为各类英语考试提供了科学的能力指标体系和准确的能力标尺,使考试设计更加全面、系统,使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能够促进各学段的衔接,从而推动英语教育连贯有序发展,提升英语学习质量和效率。
作为英语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公共英语教学需要尽快行动,加快改革步伐。首先,努力改进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效率,少做“重复劳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接受英语教育的时间不短,但存在学习内容重复率高的问题。同质的反复练习有边际效用递减的弊端,并最终形成瓶颈。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认为在高校公共英语的课堂上长进有限的原因之一。因此,高校一线的英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分层分级是否明显,是否有重叠之处?即使同一年级的学生,英语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教学方法是否充分考虑到了个体的差异性?在这里,教师可以通过量表中各等级的具体描述及自我诊断,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其次,努力强化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导向,把语言的学和用紧密结合起来。量表倡导学以致用,关注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以往,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偏重应试能力培养,而在语言应用上有所忽视,教师把课堂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单词、语法等知识点的讲解上。不少学生虽然四六级考试过关,但英文文献阅读、英文论文写作上仍感觉吃力。量表的采用,是在提醒高校的英语教学者,要回到尊重语言学习规律到道路上。譬如,语言学家认为,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中,“读写”的重要性远大于“听说”,抓住了读写,也就抓住了语言素养的命脉。可是之前,我们花在“读写”上的时间反而最少。如果要尊重规律,就需要教师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增加他们写作练习的机会上。语言的一大特点是活泼、富于生命力和表现力。然而,学生备考练习的题型是往往是机械性和排他性的(如多项选择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如果教学上教师也沉浸于对应试解题能力的关注,会造成学生语言理解上的狭隘和僵硬,从而阻碍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第三,努力转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得如何”转向多关注学生“学得如何”。量表在设计上不仅可以用于指导考试评价,也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自身进行英语能力的自我诊断以及教师提升语言测评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教学过于重视“教”,而不是“学”。当下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要求教师实现四个转变: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到课上与课下相结合;以讲授为中心转变到以引导为中心;以结果评价转变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评价。
(作者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