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丹
学期即将结束,期末评价成为教师们手头上的要紧事。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对儿童的评价更多的是一种发展性评价。日前,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2018学术年会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占兰指出:“儿童发展评价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我们不评价孩子的发展,那就很难把握幼儿园的质量。”
指向儿童发展的评价应该怎么做?幼儿园可以通过哪些抓手,让孩子的学习看得见?对此,记者采访了我省部分学前教育工作者,了解到一些幼儿园及一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有益经验。
“对儿童的评价,是以促进其发展为目标的。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评价时既要看到一日生活中的儿童,更要看到课程中的儿童。”杭州市西湖区文苑学前教育集团园区主任冯昕园告诉记者,该园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捕捉儿童发展的闪光点,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的方式与家长一对一分享。“这样的反馈不仅能让孩子们体验到‘存在感’,也能给家长带来另一种观察自己孩子的‘视角’,进而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评价中。”
该园园长助理黄雯君认为,幼儿园一日生活和课程为教师提供了大量观察与评价儿童发展的机会,他们可以在动态的情境中记录一个个真实的学习故事,她向记者分享了其中一个——大班女孩朵朵写给弟弟的信。“有一天,朵朵在区域活动时没有跟别的孩子一起玩,而是坐在角落里独自游戏。我便悄悄走到她身边询问,她告诉我,她要用穿线板给弟弟写一封信。”黄雯君回忆,这让她感到十分好奇,于是就在一旁安静地观察。“没一会儿,一个信封图案出现在穿线板上。又过了一会儿,她用穿线板‘写’下了多个场景内容,包括‘弟弟的婴儿车’‘和弟弟一起散步’‘和弟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等。”于是,她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记录、评价,并发送给了家长:“从朵朵的信里,看到了她对弟弟的喜爱,也看到了她作为姐姐的一颗责任心……”
“当教师和家长都能积极地看到孩子的学习,而孩子也参与到后期的回顾反思时,我们就能带给他们全面的、持续的评价,也更能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冯昕园说,该园的学习故事注重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参与,以幼儿当下的学习成果为基础,为幼儿的下一步学习提供支撑。
“不仅是学习故事,观察法、谈话法、作品分析法、档案袋评价等也都是幼儿园的评价手段。”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教授李克建举例说,“比如嵌入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的评价,它是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的推进器,也是一线教师进行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
在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的“生长课程”中,教师的评价流程包括“关注与倾听”“判断与分析”“回应与支持”3个环节。为了能够在课程活动中实现即时评价,该园运用以表格为主的图卡评价,方便教师在随机指导时运用简单的文字和符号来概括儿童某一时刻的学习能力;同时,该园在每个场所设立了一块“问题板”,引导教师对师幼互动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随时随地的记录,事后再进行整理与反思。在教师们看来,这些伴随课程活动实施进程而记录的儿童真实表现,成为提供儿童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除了对儿童日常学习生活的持续性关注,该园分别在每个月、每一个学期以及每个学年,对儿童进行阶段性的发展评估,如反映孩子在多个领域的发展水平以及进步程度的幼儿成长记录册,跟踪与记录孩子心理的幼儿心理档案册,作为课程适宜性考量的学期幼儿发展测试评估等。
“教师不仅要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及时捕捉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刻,同时还要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进来,共同进行动态的观察、记录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回应与学习支持。”李克建建议。
“我是文明宝贝,我会像雷锋一样做好事呢。” “我是巧手宝贝,我能用一张纸变出好多东西。”“我是全能宝贝,我表现好的地方太多了。”……每逢期末,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就会如此开展生生间的自我评价。孩子们认真地思考着这学期自己的表现,一边说一边画下最适合自己的称号。对于这个称号的认证,还需要同伴之间的评价,即通过举手表决来统计支持的票数。园长程波对记者说:“自从把期末发展评价的主动权交到孩子手上后,孩子们不仅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也了解到了需要进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