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英
杭州市职成教研究室主任
杭州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健康、持续、稳步”发展的态势,连续25年保持普职大体相当,“学生愿意读,学校愿意招,企业愿意要”,已成为杭州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标志。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认准内涵发展战略,始终坚持以服务就业和促进发展为宗旨,明确“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三大保障”内涵式发展的行动路径。
一个核心。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把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专业与职业岗位的对接、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基础能力建设,既保证了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更注重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既为杭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出贡献,更为培养学生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两条主线。一是以服务杭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主线,转变方式,调整结构,着力促进职业教育向强化内涵、提高质量转变,向依靠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协同推进的方式转变;二是以课程改革和中高职协调发展为主线,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向促进各类职业教育统筹管理、系统衔接和协调发展的方式转变。
三大保障。一是强化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通过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调整,促进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统筹中实现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二是以专业建设为重点,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实施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打造一流的“技能教室”“实操教室”和实训基地;三是以教师培养培训为切入点,“三名工程”“骨干教师”“教学新锐”等分层分批,开展新课程培训、让专家型职业人来培养准职业人,为中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自2012年以来,我市直属职业学校陆续为杭城普通高中开设各类专业选修课,得到普高的一致好评。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课程衔接和融通的制度,普通高中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教育有了政策保障,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将扶持30个普职融通建设推进项目。
一切教育的落脚点都在学生身上。杭州中职教育通过各项抓手,推进高中段教育协调发展,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周贤丰
宁波市教育局职业教育处
从2013年起,宁波实施普职融通试点改革。目前已扩大到全大市范围,共有15所中职学校与17所普通高中开展普职融通工作。中高职衔接更加顺畅,宁波中职学生升学比例接近50%,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
普职融通改革试点的成效:一是打破了割裂状态,实现普职教育资源共享。普高为职高提供技能类、实操类课程的教学场所和师资,普高学生可以到职高进行实训演练,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同时,普高的教师也可以到职高指导文化拓展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是提供了选择机会,架设学生多维成才之路。就读普职融通班的学生,拥有二次选择的机会,冲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拓展了多维立交桥式的成才之路。普职融通改革为职业学校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普通高校考试提供了一条新的渠道。
三是增加了职业学校的吸引力。普职融通班级一经推出就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根据历年普职融通班级招生情况,录取学生分数线基本与当年公办普高线持平。普职融通试点专业平行班级学生质量也有明显提升。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了解,从而开始认可并选择职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较宽的路子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通过职业教育选择技术类大学也逐步成为他们的奋斗目标。
到2020年,我市要建成一批区域或校际“普职融通共同体”“课改支持联盟”等,建立普通学校与中职学校之间学籍互转、学分互认、课程互选、师资互通、活动互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在专业、课程、学制、发展方向上的自主选择权,形成“五互四选”格局,基本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开放与融合。
黄桂众
湖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目前,湖州市已经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拥有5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市13所中职学校均参与试点,试点专业由最初的5个增至20个,基本实现学校与相关专业的全覆盖,参与现代学徒制学生实习稳定率达83.6%,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率达93.2%,提高了学生的教育“获得感”,形成了企业点赞、学生认同、家长叫好的多方共赢局面。现代学徒制试点成为湖州职业教育的闪亮名片。
我们先后出台了7个现代学徒制专项文件。着力建立学徒培养成本分担机制,由政府和中职学校共同出资,按照每名合格学徒800~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用于奖励企业带教师傅。
在原先“2+0.5+0.5”“1+1+1”“2+1”、成人“双元制”4种范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和试点专业特点,创新探索具有湖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334+N”实践模式,注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学徒,凸显“六个共同”,真正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一体化育人。目前,已形成“全程整体式”“联盟组团式”“产业学院嵌入式”“行业培训式”“外联内训式”“工作坊式”等实践模式,如围绕我市“4+3+N”现代产业体系发展,以建设6个市级产业学院为抓手,着力服务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特色小镇建设和产业园区发展,全力助推我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
在管理制度上,先后制定了5大类共22项制度全面规范现代学徒制管理工作,首创学徒注册制度与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第三方评价考核,中职生取得学徒合格证书,今后入职企业可以取消试用期。目前,全市已评选出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徒65名,被用人单位录用后,工资待遇比非学徒制试点学生提高800元左右。同时,还建立了“双导师”互聘共用和考核激励机制,规定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被评为先进的,可在晋升职称、职位时优先考虑或作为破格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