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4版:论文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4月27日 星期

科学童话:科学性与语文性的统一
——《雾在哪里》教学例谈

□杭州市滨文小学 赵国香

小学低段的课文中有很多科学童话故事,这些故事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来呈现内容,符合低年级学生对未知世界的认知。低年级学生生活阅历浅,他们的想象还停留在最初级的复制和最简单的再现层面,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熟识的语言。在科学童话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直观、有趣的情境展开教学。那么,教学中怎样把科学童话的科学性和语文性有效地统一,笔者以《雾在哪里》为例进行阐述。

一、以字词教学为重

作为第一学段的课文,科学童话承载着本学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识字写字,积累词语。科学童话中有许多与科学知识、生活常识有关的词语。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把认识事物与识字教学结合起来。

《雾在哪里》中有一个词语“海岸”,“岸”是本课要认识和书写的生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用一张海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海岸”,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字源识字法: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水边高起的地方就像一个“小山包”,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在“岸”字的上面加了个“山”。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认知:“海旁边高起的地方叫‘海岸’,那么江旁边高起的地方就叫做——‘江岸’,湖旁边高起的地方就叫做——‘湖岸’。”

这一教学过程中,“岸”这一生字反复出现,使学生在不同的词语中识记,并积累词串“海岸、江岸、湖岸”。识记词语和字源识字方法的使用,既帮助学生学习了字词,又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

二、以句子教学为线

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常会忽视句子的教学。事实上,特别是进入二年级,学生尤其需要“句”的训练,以便跟中段年级“段”的教学相衔接。科学童话结构严谨,句与句之间逻辑严密,教学中可充分发掘句子教学资源,从单句到复句,从一句话到句群,帮助学生建立起“句子”的概念。

《雾在哪里》课后有一道练习: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己划一划雾说的话。在学生找到第一处后,我问:“雾说的话有个标志,我们只要找到这个标志,就能帮助我们很快找到雾说的话了。是哪个标志?”由此使学生明白了双引号里面是雾说的话。在指导朗读时,则带领他们了解雾的情绪及相应的朗读语气,使学生体会句号和问号所代表的不同语气。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寻找信息,而后很好地实现了低年级学生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目标。这几个句子,也正像是一条线,把课文主要内容串了起来。

三、以阅读能力为靶

字词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阅读能力,而不同的文体培养对阅读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叙事性的文章重在要求了解事件梗概,体会人物、环境、细节等描写的作用;说明性文章培养学生收集、整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和科学性。

科学童话形象夸张、想象丰富,富有童趣,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雾在哪里》一课中,找出这五处雾说的话后,我让学生在句子中圈一圈雾把哪些东西藏起来了,并有意引导他们认识到雾把这些东西藏起来是有先后顺序的。

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小插曲,比如,大部分学生找到了很多东西:城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同学圈出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你觉得合理吗?”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就举手发言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都是在城市里的,城市里除了‘房屋、街道、树木、桥梁、行人、小黑猫’,还有其他东西,所以只要圈‘城市’就够了。”受这一思维启发,再去读课文第三段,学生就理解“海水、船只、蓝色的远方”都是在大海上的,同样只要圈“大海”就够了。

接着,笔者再引导学生们看着板书,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关联词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课文先写雾把大海藏起来了,然后写雾把天空连同太阳藏起来了,接着写雾把海岸和城市藏起来了,最后写雾把自己藏起来了。

在这一过程中,多数学生的思维在一开始是混沌的,但在教师的引导和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领下,大部分同学的思维渐渐明晰起来。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的思维碰撞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了,理解词语时的敏感度加强了。同时,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梳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已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以生活实践为源

科学童话课文的学习,往往需要借助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累积的经验,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这些模糊的经验转换为科学认识。之后,再帮助他们将学到的科学知识经过实践体验能转化为语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再识字、阅读、表达。

如我在《雾在哪里》第三自然段 “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这一句的教学中,邀请去过海边旅游的学生,分享起雾时那种看不清远方的感受,“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椰子树、游乐场,还是海面飞翔的海鸥,都看不见了。雾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贝壳、海浪,还是远处的沙滩,都看不见了……”借助身边同学的描述,帮助大家加深对课文中这一句话、这一现象的认识。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还尝试做一些课外的补充:如雾是怎样产生、怎么消失的;如生活中其他的起雾现象,高山上云雾缭绕、冬天洗澡浴室里也会产生雾、眼镜片遇到热饭热菜模糊了等。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结论

科学童话常常借助生动的形象、童趣的语言、清晰的表达来说明科学知识,教学中我们要摆正科学童话姓“语”的主旨,在学习中识记生字、积累语言,提升语文能力,做到科学性和语文性的统一。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