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8年4月9日 星期

儿童哲学:让孩子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


□本报记者 叶青云

“为什么天上有星星?”“为什么海水那么蓝?”“为什么我喜欢的东西大人不喜欢?”这样的问题,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在孩提时都问过。那些在成人眼中稀松平常的现象,在孩子眼里充满了神秘感和奇思妙想。孩子对于世界的提问、质疑和思考,就是儿童哲学。4月3日,钱塘之春2018教育高峰论坛儿童哲学专场在杭州凯旋教育集团春芽实验学校拉开帷幕,众多省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现场展示课、圆桌讨论、主题讲座等方式,分享与交流目前国内儿童哲学领域的前沿理念。

给孩子一个“安全空间”

“不争辩、不出神、不取笑。”在春芽实验学校一年级的现场展示课上,执教教师、台湾嘉义大学教育学系教授王清思一上来就给在座的15名学生立了个规矩,“每个人都可以举手提问,所有其他人都要尊重提问者的发言”。王清思说,在儿童哲学课堂上,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表达自己非常重要,而这个“敢于”的前提,就是为他们营造一个亲切轻松、能分享秘密的氛围,“要让孩子知道,在这个圈子里讲话很‘安全’”。

给孩子一个“安全空间”,是与会专家和教师都会提到的一个理念。孩子的自尊心,一点都不会比大人少。倘若因为他们的“脑洞”,说出了不可思议的傻话,这时候在座者就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而不是嘲笑。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书光所说,儿童哲学是在用儿童视角、儿童心理看待世界,大人此时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保持在同一高度。

“儿童哲学很考验教师的课堂开发能力,教师要懂得如何训练孩子的思维,注重讨论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孩子更多的话语权,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做回自我,展示自己。”杭州师范大学博士高振宇说。

那么儿童哲学教育目的是什么?王清思认为,是透过哲学的启发,重新认识儿童,重新改造教育,希望每一个孩子做真实的自己,说出内心真正的答案,而不是面对事物人云亦云。

昆明市官渡区南站小学从1997年开始了儿童哲学课程实验,是全国首家进行儿童哲学教育实验的学校。学校教师自行创编了中国本土的儿童哲学校本教材,教材共3本,每一本对应两个年级:一、二年级为低段读本,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话题;三、四年级为中段读本,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话题;五、六年级为高段读本,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话题。儿童哲学课已成为该校的一大特色,被纳入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校本课程中,成为必修课。“我们围绕5个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会倾听、会质疑、会思辨、会选择和会担当,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目前每周有一节儿童哲学课,我们倡导全员参与课堂,人人都要发声,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养成发言的习惯。”该校教科研主任莫云说,“教师只是穿针引线之人,不要轻易给学生下定论,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表达观点、张扬个性,进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用举例子、打比方、反驳等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从而使学生能够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认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学科都有“哲学味道”

“提起哲学给人的印象,用一个字形容是‘玄’,两个字形容是‘深奥’,三个字形容是‘高大上’。”杭州凯旋教育集团景华小学教师王红霞一句看似玩笑的话,引来大家的深思,哲学真的这么高不可攀吗?其实不然,在专家们眼中,哲学尤其是儿童哲学,内容丰富有趣,体现形式多元,完全称得上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儿童哲学,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复旦大学教授徐冬青说,儿童哲学,不是给孩子灌输知识或结论,而是让孩子学会在不同学科中培养情怀、探索问题。“未来儿童哲学教育模式将越来越多元,可以渗透在学生社团活动、班队活动中,也可以融合进其他所有学科。”

目前在一些学校,儿童哲学教育已经形成了特色课程,接下去在更多学校,儿童哲学将会成为课程特色。

春芽实验学校有个儿童哲学社团,儿童哲学组组长陈霞在社团课堂中巧妙地引入了绘本教学,当学生看绘本、听故事的时候,设置一连串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与争论。陈霞说:“基于绘本的儿童哲学,不是传递哲学知识,而是以问题探究的方式,推动哲学思维。”教师在课堂中,通过不断改变情境,制造出梯度递进的问题群,引发学生思维碰撞甚至发生争执。学生在此过程中,探究力被激起,最初的好奇心也就顺势变成了后来的深层次思考。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存在两难的选择,例如:学生讨论热烈时,教师应该停留还是按照之前的架构继续深入?我认为,儿童哲学需要教师放开事先规划的东西,接纳课堂上自然而然形成的内容。因为哲学是通过对话形式开展的,所以它存在许多无法预测的可能性,教师要敢于‘冒险’才能生成。”王清思说。

景华小学语文教师郑丽敏就在她的课堂上完成了这样一次“冒险”。她把儿童哲学植入了语文篇目《中彩那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现场提问中,爆出很多奇妙的思维火花。郑丽敏抓住这一点,通过与学生“唱反调”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课文单元主题是‘诚信’,我有意识地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拓展文本理解‘诚信’,随着课堂难题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也在不断深入,正确的价值观随之形成。”郑丽敏说。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