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吴立云
在刚刚结束的绍兴市柯桥区小学生阳光体育四棋比赛中,地处农村的柯桥区华舍小学取得了中国象棋、国际跳棋两个团体第一名和三个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成绩的背后,用该校校长田兴的话说,离不开学校一“宝”——棋类指导教师李洞辉。
上世纪80年代,农村娱乐活动不多,李洞辉把下棋当成了业余生活的一大乐趣,在与同伴的玩乐中渐渐学会了军棋、中国象棋、围棋等多种棋类。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读高中的时候,学校校长与教师们经常在业余时间摆起擂台赛,那些棋盘上精彩的“对决”让他直呼过瘾,从此也爱上了下棋。
1999年,李洞辉从华舍张溇小学调入华舍大西庄小学。学校校长蒋传宝看到李洞辉痴迷于下棋,便请他组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并担任教练。从此,他有机会结识到很多本土的下棋高手,也踏上了一条培育农村“小棋手”的道路。
“培养小棋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李洞辉介绍说。农村完小在校学生数量少,可选的苗子很有限,而在这些有限的苗子里,还会碰到家长不支持、外地学生无法参赛等一系列问题。“有几个优秀选手,辛辛苦苦培养了几年后,也有了一定的实力,但有一天突然来告诉我,他要跟父母回老家读书了,让我觉得很可惜。”李洞辉回忆说。
作为学校的棋社指导教师,李洞辉自有一套棋类教学方法。每年9月,经常能看到李洞辉在一、二年级教学楼到处转悠,这是他在观察学生、物色苗子。“白纸上更容易画出最美的画,所以我比较喜欢‘零基础’的学生。”李洞辉只要一看到比较有灵气的学生,就第一时间告诉其所在班的班主任去做工作,然后把他们招进学校棋社。
以中国象棋为例,当学生对下棋有了初步认识后,李洞辉从各种残局开始教,然后再教开局、整盘。这些,都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完成。“学校非常支持学生每天中午抽出一两个小时进行训练,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激发他们下一步学习的兴趣。”李洞辉总是想办法让学生处于下棋的兴奋状态。
半个学期后,他会给学生增加训练难度——让新队员与老队员进行比赛。这种比赛,完全按照正规的比赛要求进行,不仅让学生学到下棋技巧,也让学生在高压力之下掌握对弈规则。
“我的初衷是,不仅要让下棋成为学生的兴趣,更要让棋艺成为农村学生拿得出手的特长。”李洞辉这样说。
“棋如人生,人生如棋。”这是李洞辉在教学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在下棋教学中,李洞辉总是教学生,要战胜对手,自己的心理素质要过硬,处下风时要消除紧张感,占优势时要控制兴奋感,每时每刻都需沉着冷静。在文明礼仪方面,李洞辉要求学生践行“摸子动子、落子无悔”的下棋规定。
2016年,李洞辉调入华舍小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校在去年的比赛中获得了一个团体一等奖和两个团体二等奖,其中他培养的学生肖俊熙获得了全市国际象棋的个人第一名,而今年的成绩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