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鸿平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高等教育是制约我省创新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下大决心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超常规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到2022年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为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相关部门和高校均已行动起来,认真研究制订规划计划。今后一个时期,全省高等教育将立足现实基础,加大资源投入,整体办学水平将有一个新的提升。
但是,高等教育强省建设不仅是在纵向上实现进步,更在于在横向上实现水平超越,必须置身于省际间的激烈竞争当中。浙江高等教育必须在组织开展好常规建设的同时,另辟蹊径,既要超常规谋划,又要接地气落实。
超常规谋划,就是要在开展好已立项的省重点高校建设之外,发挥敢为天下先、善于抓住一切发展机遇的浙江精神,再行筹划建设其他高水平大学。首先,要探寻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新机遇。在京高校是浙江可以努力寻求承接的重要资源。当前北京市有“双一流”高校31所,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些高校若能有一两所迁建浙江,甚至只是实质性在浙建设分校或基础部(一般来说,研究生培养同首都核心功能相近,而分校和基础部承担的本科生培养更适合异地疏解),对浙江来说都有重要意义。在这方面,浙江应高瞻远瞩,抓紧策划,将功夫做做早做足。 其次,超常规谋划,可以体现在中外合建高水平大学上。浙江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最多、整体开办中外合作大学最早的省市之一。近年来,率先建设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在全国招生录取分数节节攀升,办学势头越来越好。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因合作双方高校自身的地位和影响,眼下还不足以跻身高水平大学行列。
随着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中国对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吸引力正在增强,加上浙江中外合作办学的社会环境好,运行管理合作高校的经验丰富,可以考虑以不低于浙江大学在世界的排名为标准,联系若干所世界名校,寻求在浙江合作建设独立运行的高水平大学。在这方面,我省相关部门已在着手制订规划并开始付诸行动。
超常规谋划,还可以体现在支持民办高水平大学建设上。当前中国高水平大学均为公办。2015年,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教授等7位国内顶尖科学家领衔,向国家提出在杭州申请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大学西湖大学。2017年,作为西湖大学筹建前的过渡,西湖高等研究院已开始挂靠招收少量博士生。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杭州市及相关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当前西湖大学筹建工作已进入快车道。 一分谋划九分落实。超常规的谋划,更要有接地气的落实。谋划引进高水平大学要齐心协力。引进或迁建高水平大学是大事也是难事,不是靠个别部门、个别工作人员单挑独斗可以完成的。需要组织大量的前期接洽和研究分析,准确掌握高水平大学的意愿和动态,需要组建相应的临设性机构,整合全省上下力量,赋予相应职责权力,齐心协力推动方有成功可能。
谋划引进世界名校要实事求是。引进世界名校要有高起点,但不能机械地盯着世界大学排行榜。要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有目标地圈定对中国有感情、对华教育交流有基础的世界名校,寻求在浙江合作建设独立运行的高水平大学。
谋划建设高水平大学要具体有力。办大学难、从无到有办一所高水平大学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应该正视创办高水平大学的诸多困难,除了在地方政策、资源投入外,还要在具体操作的各个层面,对筹建各方面工作给予有力支持和帮助,为浙江高水平大学超常规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作者系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