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3版:研修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18年1月19日 星期

作业隐性信息之提取、分析及运用


□常山县第一小学 陈用敏

受传统教学思维范式影响,我们习惯于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或“×”评判正确与否。历来如此,无可厚非。但是,作业过程不单纯是知识复现、知识运用的过程,它是学生情意、态度、能力、行为等共同作用的过程。作业中除显性知识层面有最直接的对与错之外,其实还潜藏着不少隐性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教师选择教学策略、调整教学方法、改进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都会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如果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提取有益信息,进行分析性思考,作业批改过程就不至于简单化,教学效益才会最大化。

一、对比提取学习态度变化信息——现用

对于态度控制能力弱的小学生来说,作业称得上是他们学习态度变化的晴雨表。学习过程包括作业过程是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持续养成过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持续能力的形成需要间歇性指引。

从同一个学生、同一次作业前后对比来看,前一次正确率高、后一次低,前一次字迹清楚、后一次潦草,很可能是学习态度持续性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比如教师布置作业过多、作业环境发生变化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改进措施。

同一学生的作业正确概率和书写质量长期较高,那是学习态度比较稳定的学生,相反的情况则是学习态度容易波动;处在同一学习水平的学生,在作业完成质量上反差太大,也可能是学习态度发生了问题。教师应相机与其交心,想想法子,理理乱子,消解心理上的困扰。

二、结合提取知识掌握情况信息——延用

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一个维度,教学势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作业练习一般被看成是检查反馈学生知识吸收和内化情况的一种有效形式。

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目标来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业有涂改或圈画痕迹,说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掌握得模棱两可,容易混淆;作业正确率高、没有任何差错,则说明掌握得比较透彻、扎扎实实;作业中问题突出、错误较多,那一定就是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经常性地对这些信息进行目标整合,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点面分布、知识运用的技能高低以及整体学习能力强弱情况,延续性地运用这些信息组织下一环节甚至下一个阶段的教学,方向更清晰,措施更有力。

三、综合提取学习特质差异信息——活用

学习方式往往因人而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学习特质。作业练习是学生学习特质的历练平台,也是反映载体。有些学生做作业喜欢依照教材中的例子,或教师课堂中所提供的案例来完成,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说明他们模仿能力强,在学习中接受意识起主导作用;同时,也表现出他们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激励其敢于突破常规,并经常安排一些求异型的作业。

有些学生的作业常常是简明扼要、缩略步骤,说明他们爱走捷径,教师要适当地渗透规矩意识,在规范性上多做要求,引导他们“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有些学生作业思路总是独辟蹊径,不按常理出牌,这是创新意识、自主能力强的表现,教师要注意引导、发挥。

四、连续提取学习发展态势信息——化用

学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取得理想学习效果,学生就应保持强劲的学习态势。而学生学习态势是一种隐性内在心理,一般情况下不可见。作业是学生在这种心理能量作用下的产物,字里行间散布着这种心理痕迹。学生每天都会完成适量作业,我们通过一个阶段对作业的连续观察分析,通常能判断出学生的学习发展态势。

一段时间内作业完成及时、卷面整洁、正确率高,一般可以认定学生在这个时期学习发展态势是稳健积极的,学习处于进步状态,教师应顺势利导,给予肯定,为其注入后劲。学生作业在某个时段内拖拉迟缓、出错频繁,说明学生发展态势处于低迷状态,教师必须适时介入,进行调理干预:一是沟通、化解、疏导;二是在课堂上多关注,多提供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几个时段的观测分析中,都能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学生,教师仍然要持续跟踪,促使这种积极学习态势在反复历练中内化为稳定的心理水平,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量之源。


上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