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8年1月19日 星期

戴剑雄:雕刻时光的传匠人


□本报通讯员 李 菡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子苍翠挺立,不畏霜雪,似谦谦君子,有千古高风。台州黄岩西部的富山乡多竿竿翠竹,为黄岩翻簧竹雕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

一把刻刀在一片竹簧上徐徐转动,或平直,或拐弯,各类物象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创作这些作品的人便是黄岩翻簧竹雕传承人戴剑雄。

竹子是戴剑雄最亲近的伙伴,陪他从顽皮的孩童成长为稳重的大人。谈起快乐的童年,戴剑雄眼中含着温暖的笑意。他晃晃右手说道:“这个指头啊,是小时候调皮去挖竹鞭,把食指割断了一小截。长大了,没想到竟和竹子打上了交道。”

2013年,戴剑雄还是一名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彼时的戴剑雄对黄岩当地的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翻簧竹雕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他选了“民间美术”这门选修课程。这让他对民间美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竹雕之缘也由此结下。

两年后,当他为硕士论文伤透脑筋时,灵机一动将黄岩翻簧竹雕写进了自己的研究生论文《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初探》,受到导师的表扬,从此他走上了竹艺传承之路。

日本“秋山木工”创办人秋山利辉曾说:“匠人技艺的传承不外乎‘守、破、离’三字。”戴剑雄师从黄岩翻簧竹雕传承人吕志贤。他坦言,自从跟随师傅修业,“守”就开始了。他背起传承的使命,回归单纯的世界。

一件作品从取得竹簧到雕刻出色泽光润的翻簧竹雕艺术品需要耗费三四天的功夫。竹簧仅有薄薄的一层,可用于雕刻的部分只有0.3毫米左右,一不小心便会前功尽弃。因此,耐心和细心是最重要的。年少时,总会有按捺不住兴奋和激动的时候,手一抖,半天的光阴就白费了。生气懊悔的念头就像小芽儿从心头冒出。但是看到师傅那栩栩如生、疏密有致的线条,看到那一件件典雅秀美、明快飘逸的作品,戴剑雄的心又安静了下来。戴剑雄深知:成为宗师的路上没有捷径,愚公虽愚,亦见匠心。

其次是“破”。所谓“破”,指的是将师傅传授的技能,下功夫变成自身本领的阶段。须在一边摸索、一边犯错的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戴剑雄在看到师傅为黄岩九峰山水所雕刻的栩栩如生的作品时,心里念叨的是自己能否雕出比九峰更宽阔的作品。一块竹簧版幅有所限制,使得山水画卷在写意处戛然而止,势起却不恢宏,令人遗憾。他尝试着找来几块差不多大小的竹簧细致拼接,工笔细描,取南北派山水所长,将九峰山附近景物囊括其中,一幅《叠峦湖韵》款款而来。在戴剑雄看来,匠人匠心不单单是技艺成就匠人,将自己的个性放入器物之中,认清自己,方成匠心。

最后是“离”,既开创自己新境界的阶段。作为一名年轻的匠人,戴剑雄希冀着将古老传承的黄岩翻簧竹雕技艺带进校园,让学生在竹簧上挥洒写意,领略散落在民间文化之美。

2015年暑期,他协同澄江中学美术教研组和师傅吕志贤,为开设翻簧竹雕课展开了细致又繁琐的准备工作。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教学所用竹簧的制作加工成了他心头的大事。一切准备就绪,2015年9月,当他站在三尺讲台前,捧起手中的竹雕作品向学生讲述黄岩翻簧竹雕的悠悠历史时,他真正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