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

找准痛点逐个击破
——江山基础教育重点县“摘帽”记

□本报记者 张乐琼

通讯员 徐平平

“这是教学综合楼,这是体艺馆,那边是田径场和篮排球场,靠河两面还要种上景观树……”在江山市峡口小学,站在快要完工的新校舍旁,校长周龙辉兴奋地向记者介绍着新学校的“家底”。

这个占地55亩的迁建工程是江山市基础教育“改薄工程”最后落地的项目。2014年,该市被列为全省11个需要提升基础教育保障水平的重点县(市)之一。如今,江山成功摘掉了这顶帽子。用该市教育局局长叶方成的话来说,江山以“涅槃之势”破解了改造薄弱学校、促进教师均衡、破局学前教育痛点这三大核心问题。

上余镇有一所远近闻名的百年老校——上余初中,校舍面积不到9亩,却容纳了近千名学生,又和大溪滩小学挤在一个校园内。早在10多年前,学校就提出择地迁建的办法,但一直没能落地。被列入“改薄工程”后,加上6000万元的大手笔投入,如今,离旧校园只有一路之隔的新校区主体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初中迁建后,大溪滩小学也有了更宽阔的办学空间。

据介绍,江山市共划定了13所资源不足学校。该市教育局督导科科长周建红告诉记者,对每一所资源不足学校摸底排查,测算实际缺口,列出改造清单,形成“一校一案”。为此,该市计划投入15.1亿元,实施建设项目36个,实际完成投资7.56亿元。随着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凤林初中等学校相继建成投用,全市共新增学位8500个。

硬件条件得到了改善,师资怎么办?近年来,江山教育资源配置重点不断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出台了农村教师定向招录、城区优秀教师下乡交流支教补助、农村偏远学校质量考核、农村名师评选等一整套激励政策,以不断缩小城乡学校间的差距。其中,交流支教教师同步享受农村教师津贴,并另外给予1.6万元到2万元不等补助,到偏远学校支教,总收入可增加3万余元。该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徐炳炎感慨道:“新政出台后,主动交流支教的教师明显增多了,尤其是一批经验丰富、家中无后顾之忧的优秀中年教师,不少还夫妻双双齐下乡。”

学前教育是江山基础教育的一大短板,全市84所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仅有3所。针对“公办园少、农村园弱”这一痛点,江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学前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乡镇(街道)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办学主体。同时,创新“村建公管”办园模式,村委会投资建设幼儿园硬件设施,由城区公办幼儿园全面托管。

礼贤幼儿园是江山首家“村建公管”幼儿园,当地村委出资400多万元建设,市教育局每班补助20万元,由公办的江山市江滨幼儿园托管。园长吴柳佳说,办园一年来,幼儿园不仅解决了礼贤村附近200名孩子入园难的问题,还通过打造“一园一品”提升办园质量,将礼贤村民间文化融入幼儿体验式学习当中,开设了扎染游戏、“争做贤人”礼仪文化等课程,让孩子在玩中学。

该市教育局职成教科副科长周艳说:“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有集体办园的想法。这样不仅能给财政减压,还能更快地让每个乡镇都至少有一所公办园,让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进村下乡。”同时,对于无证幼儿园这一“拦路虎”,江山还专门成立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逐园整治。目前,25所无证园已经全部关停。

“学在江山,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叶方成表示,两年决战重点县,他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江山教育与省内先进地区的差距,更深刻地认识到重点县“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下一步,要围绕争创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市的目标,在教育项目、教育投入、教育人才上再接再厉,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