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梦甜
几天前,在乐清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报告厅里,当学生轮番上台进行钢琴演奏、吉他弹奏、打鼓表演、歌曲演唱时,现场一下子沸腾了。当天,这里正在召开一场全国教育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论坛。
在全国性的论坛上,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这是校长林向明的小用心,也是学校践行“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的缩影。高中3年,能带给学生什么?要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人?这是乐清职专一直在思考的两问。“比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快乐与成长;比学校品牌更珍贵的,是学生的尊严感和价值感。”林向明说道。基于此,“追求以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为学生真实、幸福的人生奠基”成了学校的用心所在。
追本溯源,培养有文化根基的中职生
传说,周灵王太子晋经过乐清时,见风景秀丽,遂在山上垒石为台,弄箫奏乐,引来群鹤飞舞。王子晋尽兴,骑鹤离去,但弄箫的石台却留了下来,后人名为箫台山。
东塔,位于乐成镇东皋山,始建于北宋熙宁间,是乐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西塔,位于西象山,始建于晋代,与东塔遥遥相对。
对于乐清人来说,从没有一个故事像“王子晋吹箫”那般深入人心,也没有一处景致像东西双塔般见之忘俗。而乐清职专和东西双塔更是有着不解的缘分。2015年,学校从西岑山下搬迁至东皋山下。沿着这厚重的历史脉络,乐清职专孕育出气势磅礴而又秉节持重的“箫·塔”文化。
“箫寓意高尚的品德、情操;塔寓意坚强、刚毅。‘箫·塔’文化与学校、企业对学生的品质期待不谋而合:向善、乐学、尚美。”林向明同时指出,职业学校要为当地经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将优秀的地域文化引入校园,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培养绿叶对根的情怀。
为了将“箫·塔”文化渗透到师生的每一个细胞,学校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精神体系。确立了“以人为本、真实幸福”的办学理念,提炼出“明德砺志、攻术践行”的校训,唯正、唯善、唯美、唯新的校风,乐教、乐学、正己、达人的教风和学以致用、德技双修的学风。
搬迁后的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了文化设计。学校的两条主干道以东塔路、西塔路命名;校园里随处可见错落摆放的“箫·塔”文化石;两幢教学楼之间的连廊处,被设计成一个个开放的专业体验馆,徜徉其中,可以深入了解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就业前景等。“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也许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但沉淀下来的文化却会历久弥新。”林向明如是说。
俯下身去,让学生成为学校“主角”
在此次全国教育改革与校园文化建设论坛上,学生们的精彩表现给了与会教师一个意外的惊喜,更让教师领略到乐清职专学子的朝气蓬勃、多才多艺。
事实上,在此次论坛的议程中,原本并没有学生表演这一环节。“在一所中职学校承办一场全国性的会议,能带给学生什么?”林向明决定利用嘉宾入场等待的时间,为学生腾出一块属于自己的舞台,让学生有机会在来自全国各地近500位教师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职校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往往是不被教师重视的那类群体,他们内心深处更渴望被关注、被重视。”林向明说道,“让这些在多数人眼里被视为失败者的学生,在3年的中职学校生活中,种下快乐与成功的种子,是学校的职责与使命。”每学年,学校都会开展技能节、艺术节、体育节;25个学生社团,给了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定期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教会学生爱和奉献……乐清职专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又一个通往幸福之门的台阶。
在林向明看来,只有把学生推向舞台中央,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角”,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获得感和价值感。沿着教学楼楼梯拾阶而上,可以看到优秀毕业生、在校生的展示墙;学校的爱心超市由学生自主管理,盈利所得用来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捐助贫困生;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有固定班级、固定学生负责……记者尤其注意到了分布在教学楼过道、走廊和大厅等处的开放书吧。一到课间,就会有三三两两的学生在那静静地看书。学生还可以将书带回去,无须登记,看完了再还回来。看似无人管理的书吧,图书却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不见一丝凌乱。“当你把学生看作是学校的主人,给予他们自主管理的权利,他们也会以主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林向明说。
课堂上,教师“隐身”到了学生身后,组长自发组织小组成员交流探究,学生和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形成了竞争,学生走上讲台当起了小老师……有目的、有主题的“一窝蜂”上阵,让每个学生都成了镁光灯下的焦点。
如今,在乐清职专的校园里,一种“阳光、开放、向上”的校园文化正悄然形成。林向明告诉记者,有一次在校园里看到一名女生在校园一角翩然起舞。见到校长,女生丝毫没有羞涩之情,而是报以微微一笑。林向明感叹道:“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把自己当作家庭的一分子,爱其中、美其中、乐其中,这正是学校孜孜以求的目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