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应于波)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茅山幼儿园是一所普通农村园,在没花一分钱投资硬件的前提下,今年升级成了省二级一类幼儿园。评估组专家说,该园的室内体育环境创设及幼儿早操编排非常理想,凸显健康园本特色。
自从3年前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推出项目校本化培训以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学校(幼儿园)因此走上了特色发展的道路。过去3年里,已有几十位江浙沪地区的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团队和330多名当地优秀教师走进鄞州区13所偏远和农村学校(幼儿园),为近千名教师量身定制方案推动课改、课程与课堂建设,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两年前,鄞州区王笙舲小学准备推出拓展性课程。该校教师陈静飞很迷惘,不知道自己该从何入手。区教师进修学校把台州学院的教授请进校,还带着她前往杭州、余姚等地考察学习。不久,陈静飞就开出了受学生们欢迎的“创意科学”拓展性课程。她还创作了剧本《跆拳道高手》让学生参演,并登上了央视舞台。
在更为偏远的瞻岐镇中心初级中学,区教师进修学校帮助邀请宁波大学的课改专家进校“坐堂把脉”,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切中了课堂教学的要害。副校长蔡红峰说,项目校本化培训解决了边远农村学校培训资源短缺问题,学生成绩大幅提高,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受高中青睐的特长生。
“鄞州区推进项目校本化培训着眼于学校发展需求,专家组围绕主题连续跟进,是传统培训的升级版,也是解决当前课改、课程、课堂问题的一剂良药,为农村学校校本研训提供了借鉴。” 苏派课改联盟总顾问蔡洪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