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9月29日 星期

技能大赛“淬炼”工匠


□本报记者 胡梦甜

通讯员 庄曼丽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的成绩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最高水平。

在今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浙江中职代表队斩获63金107银49铜的好成绩。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主任崔陵告诉记者,近年来,浙江省在该比赛中的总成绩一直稳居全国前三。

闪亮的数据,是浙江中职教育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这背后,不仅有我省在职业教育经费、设备上的巨大投入,更得益于浙江牢牢抓住技能大赛这一“导航器”,实现了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把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看作是一次“问诊”

崔陵认为,技能大赛不仅是竞技场,更是中职学校交流学习、中职学生“比武”切磋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其初衷就是为了追求比赛的公平、公正、透明,最大化地发挥比赛的交流学习作用。例如,浙江省交通运输类技能大赛的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钣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营销4个赛项实现比赛全程开放。参赛的指导教师和其他愿意观摩学习的教师都可进入观赛区观看比赛过程。

与此同时,大赛提倡“赛后裁判当面反馈选手表现”“闭幕式上裁判长点评比赛情况”“展示比赛作品”,以便参赛者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成绩。在今年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比赛现场,记者看到,裁判在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过程评分和结果评分后,还坚持与选手作面对面沟通,详细反馈扣分点和扣分原因。

让学生真正在技能大赛中受益,也是浙江省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办赛过程中考量的重点。杭州市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师生技能大赛每年都会邀请相关行业的企业专家和高校教师担任评委,从竞赛出卷、场地评判、赛后点评等多环节全面融入赛场。行业企业的介入,让参赛选手深刻领悟到专业技能的精髓和绝招。

一年一届的中等职业学校创新创业大赛同样会将行业企业的力量融入其中。这批来自生产一线的行家里手,就工序、能耗、市场预期、推广等问题展开提问,这样高水准的答辩就是一堂生动的“双创课”。“一场答辩下来,就如同经历了多位成功企业家共同把脉会诊,一旦项目真的运作起来,这场答辩无异于一次成效显著的听证会。”杭州市职教研究室主任张金英如是说。

从近年来浙江省国赛和省赛获奖的区域分布可以看出,获奖面呈现越来越广的趋势,特别是近3年,11个设区市基本都有国赛获奖的选手,每个设区市都有选手冲到了国赛一等奖。“以往,职业学校都是关起门来办学,如今相互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技能大赛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平台。”崔陵说。

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同频共振”

不搞集训突训,反对为名次、奖项而比赛,这是浙江省各中职学校对待技能比赛的态度。“事实上,在浙江省,技能大赛和教学改革一直保持着‘同频共振’。”崔陵说道,“在2007年教育部提出举办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同时,浙江省正式启动‘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专业课程改革。”

那场轰轰烈烈的专业课程改革共完成了8批次51个专业的课改工作,项目教学、理实一体理念深入人心。之后,浙江省积极推进中职选择性课改、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诊改制度等,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推动浙江省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也自然造就了大量新时代的能工巧匠。在崔陵看来,浙江省能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自然结果。“技能比赛和教育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互为因果,长期稳扎稳打的教育教学改革为技能大赛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技能大赛的前沿性又引领各专业向前发展。”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培、以赛促研,是浙江省各中职学校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基于此,他们自觉地把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嘉善县中等专业学校教师黄明曾指导学生在单片机项目比赛中获得两次国赛金牌。受国赛辅导启发,在日常教学中,他也依据技能学习前、中、后三阶段,采取3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有效避免了技能学习的形式化、简单化,促成了比赛训练方法在日常教学中的转化。

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连续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烹饪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荣获金牌。指导教师在带领学生参加大赛之前,不减课时和工作量,不停课训练。西湖职高的这份底气源自于学校核心技术课程的“精专化”改革。学校将大赛内容分解出来,引入到专业课程、核心课程之中。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开展学校技能大赛,参与行业、协会活动,在交流竞赛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技能大赛是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学校要通过技能竞赛的平台,及时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此优化专业布局、调整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校长张德成说。

双师型教师培养成就“金牌教练”

技能大赛既是一次学生的比赛,也是一场教师的较量。指导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选手的比赛成绩。为此,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比赛常胜的坚强后盾。

早在2011年,浙江省就建立了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规定:专任教师每5年参加专业培训不少于360学时;每位教师5年内至少参加一次90学时的集中培训,每两年进行两个月以上的企业实践;实行与教师继续教育相挂钩的教师定期注册制度;实施“浙派名师”培养计划,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职教师资培训网路……目前全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职校教师应是技能高手”这是当下浙江省各中职学校达成的共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意识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是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教师祝海强连续多年指导学生参加交通运输类的国赛和省赛,是一位金牌教练。今年6月,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比赛中,祝海强凭借在比赛中总结提炼的一套技能训练方法赢得了汽修专业比赛第一名。

一些中职学校改变了以往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训练的状况,转而采用专业教师团队集体辅导的方式。这一训练方式不仅储备了大批指导教师,还激发了专业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能动性。分段团队辅导、团队交流……每一次技能训练的过程就是一次专业教研活动,在交流和碰撞中,在竞争与合作中,教师师资水平获得了整体提升。正是得益于教师团队辅导,海宁卫生学校近年来的技能竞赛成绩一直不错。在今年的护理技能比赛中,海宁卫校又在省赛中收获了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在国赛中获得了1金1银的好成绩。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