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9月27日 星期

教与学:从“统一”迈向“定制”


初中教学采取统一的行政班教学,集体教学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矛盾,“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成为初中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实行分层走班教学的难点在哪里,破解的途径有哪些?本报记者综合试点学校经验和相关专家意见,形成了以下有关分层走班教学中的三大核心问题。

问题一:如何进行分层?

《指导意见》指出:“从学科特点出发,根据学生学业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特点进行分层。”在分层之时,既要体现人文,又要有效,并防止贴标签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因此,有人说分层走班教学,难点是“分”——

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鲍国潮:

在基本确定分层学科、分层层级的基础上,如何给每个学生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层次定位,是难点所在。我们结合校情,依据分层教学的基本流程,不断完善“分层走班”的模式。顶层设计注重“分层配比”:根据学校实际,进行顶层设计,制订学校整体分班方案,整体考虑分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占比为多少,学生数量安排多少,成为指导课程选择的依据。学情调研注重“分层意愿”: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学情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兴趣特长、态度习惯等,了解学生的意愿,让学生意愿与实际选择充分对接。选择层次注重“分层协商”:召开分层交流会,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学科类别”“学科层级”的划分建议,由学生、家长及任课教师的意见最终确定选择的层次,形成协商机制。

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章才根:

宁波大部分试点学校将分层学科的学生成绩作为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学生的意愿和任课教师的评判,这是稳妥且合理的做法。既然要分层,就要看分数,不要羞羞答答。但需要明了分数的背后是学生的学业基础、学业能力、学习态度,还有学生考试的发挥程度、学科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的切合程度、学生家庭的学习支撑程度等,很复杂。因此,需要结合学生的意愿和任课教师的评判。

具体做法是,学校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前,在宣传、指导、意向调查过程中,要为学生开设几节同一教学内容却体现不同层次教学要求、特点的样板课(让学生感受“同课异构”),让学生体验、比较,甚至讨论,从而作出选择。这样的安排也是要求学校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前,要组织学科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研究课程标准,思考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哪一层的课堂教学是适合自己的。同时,要让分层动态调整应成为常态。

问题二:如何开展教学?

分层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其目的是促进每位学生更好地发展,提高分层有效性是需要大家共同研究的核心课题。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目标层次、内容层次、评价层次,还要关注方法层次,包括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对于A、B、C不同层次,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不同层次间的差异与相关方法。实践证明,只有突出教学的不同层次,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真正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促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

义乌市望道中学校长 金小东:

找准教学环节的平衡点,持续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要实施好分层教学就是要实现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要把备教案、做课件、编作业三合一,分工合作,体现个性。要提前半个月完成“个人备课—备课组研磨—修订教案—课前个性补充—教案实施—课后小结”。比如,我们以B班为主,在B班基础上增加A班备课内容。作业分层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检验和反馈学生掌握知识最有效的形式。教师在分层备课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分层作业的设计和编写。作业要有阶梯性和针对性,以适合A、B班学生的不同需求,A班重拓展,B班重基础,适度拓展,鼓励学生“跳一跳,摘桃子”。

金华市外国语学校校长 谢昱圣:

在分层走班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鼓励“以学为中心”的学习,如何不受教师资源的限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尝试探索“星巴克教室”实验。

实验具体从七年级数学学科开始。学校专门开辟一个有Wi﹣Fi覆盖的学习空间。参加实验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其家长也有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强烈愿望,且对本实验充满信心。各班学生自愿报名,教师筛选基础扎实、学习习惯好、家长支持的部分学生参与“星巴克教室”学习。

在上数学课时,这些学生自带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到“星巴克教室”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为这些学生设计学程,并指导他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自学。一般流程为:独立阅读文本掌握主体知识、选看相关微课解决疑难问题、完成自我检测、小组交流总结等。

教师通过查看练习、提问等方式了解学情,对后续学习提出新的要求。对于自学效果不佳的学生要进行及时诊断与指导,并让暂时还不能适应的学生返回常态课堂。

“星巴克教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微课的帮助下解决疑难问题,不需要教师的时时陪伴。这很好地解决了分层走班对师资力量的较高需求。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学程指引下,在没有教师陪伴的环境中相对独立地完成学习,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也提升了他们的信息素养。由于这些学习力超群学生的出走,使课堂中学生的差异明显缩小,降低了教师教学目标定位的难度,使教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到更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问题三:如何实施管理?

实施分层教学之后,学校教学团队面对的是行政班与教学班叠加的教学体,原有的学习生态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丰富。如何使这个教学体产生更高的教学效益,既需要行政班与教学班学生管理上的联动,又需要教学班依据学科特点的协作文化。因此,需要在管理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班级管理策略——

桐庐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部主任

赵根标:

分层走班教学催生了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我县部分初中在推行分层走班时,大多数学生会有两位班主任,一位行政班班主任,一位教学班班主任,班主任考核采用捆绑制,促进了班主任之间合作管理。在分层走班背景下,实现对特殊孩子在走读过程中的动态管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组成导师团队,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帮扶工作。由此,催生了班主任、导师团队的抱团管理新模式。比如,横村中心学校在这方面有了大胆尝试。在学业水平评价上,学校实行各教学班成绩单独考核、同科同层次班之间互相比较考核、“走班”学生回行政班综合考核、不同行政班间相互比较考核或几种形式的捆绑考核等办法,杜绝把学习成绩的考核作为考评教师与学生的唯一依据,以学生能否取得综合能力提升作为判断得失的标准。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关注非智力因素的成长,凸显过程性评价。各校着力建构校本化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通过多元评价,让学生在分层走班教学中有信心、有动力、有希望。目前,横村中心学校的“五力”评价体系,为其他学校在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参考。

台州市黄岩实验中学校长 陈循斌:

学校以班组为单位,分A、B两个层次走班,每班组数学与科学、语文与英语联排,实施分层走班上课,如1班与2班为一个班组,A层学生上数学课时,B层学生上科学课,反之对调上课。其他非走班学科严格课时数量,按省教育厅要求安排课时。由班主任安排好原两班学生的座位。教学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以行政班为单位,分开安排以便管理,便于上课、作业等情况的讲评与比较。

(言 宏 整理)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